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总结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生产工作总结 >> 正文

中国焊接协会2005年工作总结

来源: 生产工作总结 
    2005年是国家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入的一年,也是企业改革改制继续进行的一年。中国焊接协会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我们从促进焊接技术发展,为企业、为政府服务方面积极开展工做,努力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现将2005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组织建设,搞好协会的基础性工作

1、完成11个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工作和4个分支机构申请工作

经过2004年中国焊接协会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复查登记工作,2005年5月有11个专业(工作)委员会领取了民政部发放的“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证书”。wwW.ZOngJIEfAnWEN.COm

对后来成立的经销工作委员会、汽车专业委员会、管道焊接工作委员会、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准备相关资料,通过相关程序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国资委提出申请,现等待审批。

2、完善和规范了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管理工作

为了完善和加强中国焊接协会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管理,中国焊接协会秘书处起草制定了中国焊接协会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换届改选工作条例,以及各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的工作条例。

3、成立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机车车辆制造行业形势大好、呈欣欣向荣局面,一些机车车辆制造企业纷纷要求加入中国焊接协会,迫切希望中国焊接协会筹建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协会秘书处2004年开始筹建机车车辆委员会工作,经过对全国机车车辆行业调查、推荐委员候选人、征求单位意见等程序,考虑到企业规模、地域、候选人职务、以及覆盖面等因素,经筹备委员会审查和讨论,确定了由18人组成的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并于2004年11月29-30日在无锡召开成立大会,选举出了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

二、发挥行业作用,积极组织编制《中国焊接行业2006-2020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政府的宏观调控需要行业协会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这也是行业协会的责任和义务。根据院士建议和协会工作安排,组织力量编制焊接行业发展规划是2005年协会的重要工作之一。焊接协会与学会共同于2005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资深焊接专家高层会议,又于2005年5月20日在北京召开焊接行业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专门研讨编制焊接行业发展战略工作。目前已经做了如下工作:

1、编写两个报告

秘书处在收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焊接行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和“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发展及展望”,这两篇报告已在中国焊接信息网上刊登。

2、翻译5篇国外焊接方面的报告

秘书处组织有关人员翻译了美国和日本焊接学会关于焊接技术和焊接行业的报告,共5篇,并在中国焊接信息网上刊登。

3、网上开辟焊接行业发展研讨专栏

在中国焊接信息网上开辟焊接行业发展研讨专栏,包括林院士的报告、翻译的报告、调查报告,以及焊接调研提纲。

4、组织编写焊接技术和焊接行业两方面的发展规划

从焊接技术发展和焊接产业发展两方面编制整个焊接行业的发展规划,焊接技术发展规划内容以焊接学会11个专业委员会为主,焊接行业发展规划内容以焊接协会14个专业(工作)委员会为主。于2005年7月两会秘书处给协会和学会各委员会主任发出了“关于编写焊接行业发展战略的通知”,通知要求各专业委员会做好本委员会所在领域的发展规划工作,内容包括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应当采取的战略对策及措施、预期的结果。

三、开展行业活动,积极推动焊接行业发展和技术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团委2005年度工作总结     

     中国艺术研究院团委2005年度工作总结

2005年是团委有着可喜改观的一年,也是团委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团委秉着积极热情、服务青年的根本宗旨,在部机关党委、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紧紧跟随我院党委的前进步伐,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服务党政中心工作。团委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青年提出的“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三个基本要求为指针,热情引导团员青年们钻研业务、开拓创新、不计得失、团结进取,使青年朋友们不仅对团委这一组织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而且能够真正通过团委及时了解到各项社会活动和动态信息。现就一年来我院团委的各项工作做一下汇报:

一、时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在鼓励业务学习和岗位敬业的同时不忘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增强我院共青团干部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工作的能力,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有关团的章程和团务知识,更好地培养共青团组织团结、奋进的集体意识,充分发挥团员干部组织开展好青年工作的骨干作用,4月23日-25日,在院党委的领导支持下,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了第一次青年工作会议,全体团干部参加了会议。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呼世安,团中央委员、部团委书记、部青联副主席景小勇,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常丰威等同志出席了此次会议。工作会上,团干部先后学习了共青团章程和文化部颁发的青年工作的八项具体办法通知;院团委委员分别介绍了有关团建、组织、宣传、文体、学生工作等方面的内容,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张树全老师还在会上作了有关青年文艺创作知识及青年活动主持知识等讲座。这些学习不仅增强了团干部的集体意识,而且使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04年11月,为深入理解和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能动意识,增强青年骨干强烈的时代感与紧迫感,院团委还举办了主题为“弘扬先进文化,做时代的弄潮儿”的青年骨干论坛。与会的团员干部们针对先进文化与自身实践的辩证主题纷纷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次论坛以新颖、生动的形式在团员青年中展开了一次深入而又难忘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活跃了团员干部青年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集体创新意识。

04年12月,为及时学习和领会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文化部机关党委近期下发的《文化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髓,院团委在党委的支持帮助下及时印发了部机关党委召开的第三次青年工作会的工作报告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并将于1月13日组织全体团委委员、总支、支部委员认真学习和阅读十六届四中全会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读本以及文化部第三次工作会议的报告和党组文件。

二、在做好本单位团委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部团委尽应尽的义务,充分发挥团员干部们的骨干作用

一年来,在部团委和院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团委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2005年3月,在文化部举办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会上,团委协同部团委各直属机关、各单位的常委、委员们一起为表彰会的举办献力献策。由我院团委推荐的两名院骨干青年也获得“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04年5月,在文化部团委举办的“杰出青年”“优秀青年”的评选活动中,院团委和各个直属单位团委为各自单位的推荐人选积极准备推荐材料,安排会议程序,从而保证了文化部“杰出青年”“优秀青年”评选大会的顺利召开。我院团委在征求党委领导的意见之后,由团委推荐的三位青年荣获文化部“优秀青年”的称号;04年6月,首届“文化部青春风采大赛”拉开了帷幕。我院团委选出了六名代表,两个参赛队。在近两个月的组织和排练期间,院团员青年代表们时刻以饱满和向上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彩排和演练,最终在比赛中由我院团委领队参赛的院青年代表队获得了“文化部青春风采”大赛金奖及最佳口才奖单项奖的佳绩,院团委还“青春风采”大赛中分获“金奖”和“组织奖”两项光荣称号。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机会参赛的我院团员青年们自觉组成拉拉队来为参赛选手们鼓劲加油,赛场上下一片融融气氛。8月27至28日,文化部党委召开第三次青年工作会议。在会议筹备期间,所有团委常委同志们都放下各单位手中的事务,齐心协力并肩作战。作为部团委常委的一员,我协同几位常委到各处勘察会议地点、在部机关党委和青联委员的系统建议下,对青年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多次进行修改和整编,查找了近20年来部党委团委的档案与材料并在很短时间内对庞大的数据文字资料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与归结,从而及时有效地保障了工作报告的顺利完成,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们的好评与肯定。04年9月,部工会和团委协办“庆国庆歌颂祖国”合唱比赛,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工会和团委积极组织合唱队伍并进行认真集训,最终取得了合唱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团委深知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部党委、团委领导以及院党委领导的支持与关心,特别是团委的这些兄弟姐妹的倾力协助,正是你们对我院团委工作的鼓励与认可,才使中国艺术研究院团委有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除此之外,作为团委书记,自身首先要起一个典范作用,才能带动全体团员青年为我院的青年工作做出贡献。在这一年中,本人积极协助部团委对国家图书馆团委、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团委等单位进行青年工作的调研,为部团委下半年召开全系统的青年工作会做准备;在文化部系统首届排球比赛中,本人作为工作人员积极为本次比赛服务,克服了天气炎热等不利因素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并得到了部工会领导的赞扬;“文化部青春风采”大赛、合唱比赛中本人不怕苦累为大赛购置奖品并为主持人撰写大赛的主持词。这些工作的点滴实际上都是微不足道的,作为一名团员干部,自身就要做到不计得失不计报酬,主动热情的把身边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好、做得有效、做得正确、做得完整。这才是一名青年干部的最基本的能力体现。但一名团员干部最重要的还要意识到只凭借自己的力量、能力去一意孤行是徒劳无益的,集体的凝聚力是前进的最佳保障。这也是团委组织存在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调动团员青年集体精神,提高青年的能动意识

为了让团员青年们感受到团委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全院青年的主体能动性,院团委除了及时组织团员青年领会部党组下发的有关中共中央、机关党委的各项文件精神,召开一些必要的会议以外,还尽力为全院青年组织一些文娱活动。院青年工作会议的召开不仅让团员干部们对团的知识有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而且还焕发出团干青年积极主动的集体意识;由团委推荐的文化部先进个人、优秀青年的当选者也在荣誉的肯定之下更加出色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职;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团委在6月和煦季节举办了全院的乒乓球友谊赛,全院青年积极参与,没有参赛的团员干部们为参赛选手义务服务,大赛充分显示了团员青年们的合作精神,不仅挖掘出院青年潜在的文体才艺素质,更增强了全院青年的协作精神和表现意识。04年1月和4月在党委的帮助支持下,院团委分别完成研究生院团总,院职能部门、研究所室的团支部换届选举工作;为充分调动每一个团委委员的骨干作用,团委大胆让新当选的委员们组织一些符合我院氛围特点的支部活动,如研究生部团总支举办的每周一次的学术论坛和影视平台等有意义的讲座,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团委的凝聚力。 04年5月,为向广大团员青年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娱机会,部团委向我们机关单位的团委免费提供了国家博物馆的门票,使我院团委能及时组织全院团员青年到国家博物馆进行学习参观。此项活动得到广大青年的一致肯定。04年10月,院团委利用部团委每年资助的500元团委活动经费组织了一次秋游活动,经费虽然紧张,但青年朋友们却感受到浓浓的集体氛围。04年11月,院团委为了及时保证团委组织的健全,在研究生院召开了研究生院第一支部成立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团支部委员,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新一届支部委员的产生为团委及时地补充了新鲜的血液。11月底,为活跃团员干部青年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集体创新意识,院团委还组织了“如何弘扬先进文化 做时代的弄潮儿”的主题论坛活动。院领导和工会领导参加了此次团干青年论坛活动,并给予充分的肯定。04年12月,为相应部团委发起的青年志愿者活动,院团委结合我院的艺术科研特点,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在全院发起了“为社区贡献一份知识--爱心捐书”的志愿者活动,全院上下青年朋友们纷纷献出自己心爱的书籍,让社区的群众充分感受到青年朋友的热情与活力。

三、配合党委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作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严格要求,措施得力,这是做好工作的保证。我认为团委除了做好自己份内的本职工作以外,还应当积极配合上级党委的工作日程和安排,使党团的工作能够顺利和谐的并肩进行。04年3月团委随院党办主任常丰威同志和部机关党委刘苹同志一起,对院属印刷厂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写了有关报道上报部机关党委。04年4月,在院党委的指导下,团委组织新组成的所有团委委员在怀柔民兵训练基地召开了为期两天的青年工作会议,部团委书记景小勇同志、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呼世安同志均亲自出席了此次会议,听取了我院团委委员们的建议与要求,并对我院团干青年们寄予和殷切的期望。在会上,团员干部们都认真学习了有关团的各项知识及文化部颁发的八项办法通知,青年工作会议的召开使团员骨干们对团组织、对共产党有了一个更新、更高的认识;04年6月,在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由我院团委举办的乒乓球比赛在院机关如火如荼的举行,此次比赛时间紧、任务重,团委委员们利用休息时间,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顶着炎日为参赛选手购买奖杯奖牌。常务副院长王文章同志、院长助理高显莉及党办主任常丰威亲临赛场观战并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04年10月,院团委协助党委成功召开了我院的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两个月的会议筹备期间,院团委事无巨细,从文字资料、文件整理、到会场布置等各方面都给予全力的帮助。

四、团委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细心、耐心、诚心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每个青年人的真正成长正是在不断磨砺与教训中获得经验与积累的。在这一年多的工作实践中,团委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与疑惑。当这些问题出现时,团委作为传达青年根本要求的桥梁和平台,应该站在一个客观、公平的角度去处理各种问题才能使不利化为有利条件,使矛盾冲突迎刃而解,在这方面团委的协调和处理能力还做得不够。这都需要我在以后的工作方式方法上积极改进。

我深知,团委今天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与部领导、院领导和各位同事的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团委要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更好的服务大局,服务青年。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是“十五”规划取得基础性成果的最后一年,是轴承协会工作的承上启下年。在中机联的直接关怀下,2006年6月,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召开会员大会,在总结四届工作的基础上,实行换届,选举产生了中轴协第五届领导班子,为轴协工作继续开展建立了组织基础。协会经过前几年的工作实践和总结,中国轴承工业协会逐步形成了贯彻一个发展战略、坚持一个工作方针、实行一个根本转变的发展思路,并在全行业逐步形成共识。在这一共识的引导下,2006年全行业共同努力,开展了大量工作,推动轴承行业取得了快速稳健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轴承行业“十五”规划经济规模总目标超额完成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中央宏观调控的经济环境中,在机械工业主机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全国轴承工业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健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国轴承行业“十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轴承产品销售收入310亿元,产量30亿套,出口创汇9-10亿美元都已提前超额完成。2004年,全行业轴承销售收入达到320亿元,产量32亿套;2005年在产销继续增长的同时,出口创汇11.4亿美元。至此,“十五”明确规定的经济指标皆已超额完成。2006年以来,全行业整体运行稳健,经济效益继续上升。据统计分析,全国轴承行业销售收入预计达到52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6.6%,产量58亿套,较去年同比增长17.6%,出口轴承25.89亿套,较上年同比增长14%,出口创汇14.25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5%。以此分析,我国的轴承工业销售收入跃居世界第三位,早已进入世界轴承大国行列。2002年至2006年全国轴承销售收入按可比口径平均递增16.15%,产量按可比口径平均递增17.21%,发展是快速而稳健的。

  二、轴承行业技术发展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中央宏观调控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轴承行业各企业都把技术进步放在重要位置来抓。2006年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发的一号文件就是积极开展轴承产品质量跨标杆活动,继而推行名牌战略,召开质量会议,组织了两个非常设机构:轴承行业名牌推进委员会和轴承行业打假工作委员会,积极开展了大量的一系列工作。在全行业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充实企业的研发机构,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行业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明显加快。2006年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组织编印出版了《中国轴承产品目录》(伍本)据统计,我国轴承产品的品种规格已达66000多种,特别是汽车轴承、精密机床轴承、铁路轴承、家电轴承等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向高质量、高精度、高附加值轴承产品迈进的局面。如轿车用轮毂轴承带传感器的第三代轴承、研发超过200公里/小时的铁路客车轴承、数控机床精密轴承等近几年发展十分迅猛。军用轴承、航空航天轴承等完全立足于国内,并取得很好发展,为我国国防工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经过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行业联合攻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行业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洛阳轴承检测中心测试,参加攻关任务企业的轴承产品、无异音轴承达到75%以上,已接近和达到国外先进企业产品的水平。2006年,中轴协会同中机联报请国家名牌推进委员会批准将工业轴承列入国家名牌目录,并有万向轴承、ZWZ瓦轴、C&U人本、TMB天马和HRB哈轴等五家企业产品被国家名牌推进委员会授予中国名牌荣誉称号。由于我国轴承行业产能规模的快速增长和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为采用先进工艺装备,实现生产自动化和改变生产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快了轴承生产方式的调整和提高。轴承自动生产线包括磨加工生产线、零件和成品清洗线、装配自动线等都已为广大企业所采用。据不完全统计,全行业有10多家主要轴承企业,有200多条自动生产线在使用,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这些自动线90%都是国内自已开发制造的。这也说明机床行业这几年为我国轴承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行业企业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展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重组、联合、兼并、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近几年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迈出了组织结构调整的有力步伐,中小型国有企业在企业转型方面也做出多种选择,民营企业的实力进一步加强,并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在短期内即产生了积极效果。例如:民营企业万向集团对国有企业的成功收购、人本集团对杭州轴承厂的兼并、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对濒临破产的国有大型企业成都轴承厂的兼并收购,使之起死回生,当年产生经济效益,据了解,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仅铁路轴承的销售收入即可达2亿元以上,不但占据了一定份额的轴承市场,而且大大提升了本企业实力。常州光洋轴承有限公司与日本NTN公司的合资合作中,保留了自己的品牌,基本做到了以市场换技术。这几年跨行业的融资重组、控股轴承企业的方式也开始出现。如河南省永城煤电集团公司在河南省政府协调下,投资洛轴4亿多元,与洛轴有效资产合资合作,控股并组建洛阳LYC股份公司,已经初见成效,受到国内外轴承企业的密切关注。国有、民营、三资企业在行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已从2005年的2.5:5.5:2,2006年初步分析为2.1:5.8:2.1,反映了行业企业结构的调整及变化。可以预测随着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和部分国有中小企业的加快转制,这一结构比例还将会有新的发展变化。随着大集团、“小巨人”企业的发展,有两个企业销售收入已达30亿元以上(瓦轴、万向),有5个企业已达10-20亿元(哈、洛、人本、上海和天马),也就是说有7家企业已达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有可能入围大集团企业;有20个企业已达3至10亿元,有可能入围行业“小巨人”企业;还有35个企业销售收入在1至3亿元。换句话说,全行业有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共62个,其销售收入共计达271亿元,其生产集中度占全国轴承销售收入的52%,经济总规模占全行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四、企业管理水平有新的提升

  2006年以来,在全行业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下,不同所有制企业,结合各自特点,在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又有新的提升。轴承行业企业管理逐步向规范化、国际化管理发展。协会和协会企业管理委员会通过行业管理工作年会、专家论坛、征集优秀论文、参观学习、评选管理进步成果、积极组织推荐轴承行业优秀企业等活动,广泛交流了各企业在转制改组、强化管理、科学创新、开拓市场等方面的经验,对行业管理的优秀成果和先进企业进行了推荐和表彰。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在企业管理1250工程中,开展了大量有效的创新、评选工作,我们协会也积极给予配合。在改革中,多年来,行业涌现出一批改革管理成效显著的企业。瓦轴集团公司、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05年度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称号,瓦轴王路顺、龙溪陈福胜获全国机械工业明星企业家称号,永安轴承被评为管理进步示范企业,重庆长江、丹东、浙江八环、福建永安、南安、东莞TR轴承公司被评为管理基础工作达标企业。2006年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及其企业管理委员会召开了全国轴承行业改革与管理工作会议,对行业中近三年来企业深化改革中,重视企业管理创新、现代化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基础管理工作扎实、重视产品质量、具有良好社会信誉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综合效益和主要经济指标取得迅速发展的企业,经过行业推荐和企业自荐、网上公示和广泛听取意见,经企管委评审和协会审定,给30家企业授予“第三届全国轴承行业先进管理企业”称号。这是轴承行业每隔三年对行业的先进管理企业的最高表彰。

  五、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按照“一个推动、两个加强”的工作方针,2006年进一步加强了信息服务工作,积极开展行业统计信息工作,及时出版全国轴承行业主要企业统计月报和行业统计年报,加大统计资料的分析力度,扩大行业统计信息的覆盖面,及时提出行业动态,使统计信息更好地为会员(企业)、为行业、为政府服务。2004年协会组建成立的“中国轴承行业网”,开办两年来通过发展网员、不断开设新栏目,及时在行业发布信息,为企业咨询服务,现已开设“协会专栏”、“行业新闻”、“统计信息”、“规划预测”、“技术论坛”、“产品目录”、“行业标准”、“质量检测”、“网上展览”“企业通讯录”“热点话题”等二十多个栏目,受到国内外广大网员和客户的欢迎和好评。目前已有网员119家。为了推进中国轴承行业网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发挥各方面办好中国轴承行业网的积极性,经过批准,2006年已正式注册为北京中轴协科技信息有限公司,逐步走向产业化。中国轴承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机电工业价格协会正在积极编印产销企业和用户企盼的新版《中国轴承产品价格目录》,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出版。轴承行业主要杂志、期刊和中国轴承行业网等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传递行业信息和动态,更好地发挥作用,使那些误导的消息不攻自破,大为减少。正气得宏扬,企业多受益,为推动行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搞越好

  由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牵头举办的中国国际轴承及其专用装备展览会,从1990年起,已经办了九届,一届比一届办得好。2006年举办的第九届轴承国际展创历史最好水平,获得圆满成功。展会规模空前,展览面积达3万平方米;人气旺盛,展期四天,观众达8万人次。海外参观和采购的有34个国家和地区。据参展商问卷调查统计,接待国外客户平均每家129人次,最多的达1000人次。展品品位高,布置形式新颖。国内外厂商,不仅有大量的先进轴承产品的实物以及相关设备,还有声相介绍,使人们大开眼界。有的企业租用专机运来大型参观团,学习先进技术,进行技术交流;有的利用展会平台,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展战略发布会、代理商恳谈会,扩大宣传,洽谈贸易。已经了解到的成交额达1810万美元,2.6亿元人民币,意向额5600万美元,5.4亿元人民币。展会期间还举办了技术讲座,受到国内外轴承企业、客户的欢迎。中国国际轴承展已办成国内甚至国际唯一的、具有一定吸引力和知名度的轴承专业展览会。国际轴承展期间日本轴承工业会、美国轴承制造协会、欧洲轴承制造者协会联合会、俄罗斯轴承工业协会等外国同行,积极组团,除参加展会外,还与我们开展协会工作交流活动,互通行业信息,研讨共同关注的问题,使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创了新局面。通过组织企业走出国门办展和参展,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寻找国外市场产品定位和需求方向,寻求到合作伙伴和代理商。为了推动和加强轴承专业展览的工作,并向产业化过渡,协会于2006年正式注册成立了“北京中轴协展览有限公司”,现正积极开展工作,为把轴承国际展办得更好奠定了组织基础。

  七、协助政府组织编制“十一五”轴承行业发展规划

  2006年是行业“十五”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在总结“十五”工作的基础上,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一部署下,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协助政府组织编制和报送了“十一五”规划送审稿,受到机械工业联合会有关领导的好评和赞扬。为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轴承行业的发展,着力自主创新,提高质量效益,实现中国轴承工业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快建设轴承强国的步伐,2006年9月间召开了由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主办、中轴协规划发展咨询工作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承办的全国轴承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研讨会,共商轴承行业“十一五”规划发展大计,明确了编制规划的目的要求,提出了轴承行业“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发展战略、发展重点、组织攻关、措施意见和政策建议等等。并明确提出将轴承行业的人力资源职工教育和企业改革管理纳入轴承行业“十一五”规划

[1] [2] 下一页

From:https://www.zongjiefanwen.com/Article/gzzj/shengchan/201205/10190.html
    Copyright © 2012 总结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