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总结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教学工作总结 >> 正文

初中音乐课改小结

来源: 教学工作总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深刻感到《音乐标准》中关于音乐课程价值理念的表述,课程总目标的建立:以及要求从“感知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四个领域构建教学内容和标准,是强调了学生经验与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表明了突破传统上以(学科知识)教材为中心的旧格局,上升到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新局面。


一、课改带来的惊喜是什么:
1、教学理念的渗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音乐为动力,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学生的齐唱,对唱,领唱、小组唱、听录音机中的对歌曲不同处理的合唱等等,都是围绕“听”(听觉的体验)这个中心来进行。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这个音乐教学中心环节,让学生通过聆听深刻地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学生就会有了学习歌曲的欲望。


2、教师角色的转变。“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互敬互爱,给彼此建立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与合作的氛围,对课堂教学无疑是积极的。音乐课上老师关注不只是音乐知识和技能,而是帮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音乐感知和鉴赏能力,拓展音乐综合文化视野,从而形成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审美的探索、创造的态度与方式。wWw.zongJieFAnwEN.com因此在这样的认识的前提下的教学老师和学生都比以前爱上音乐课,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与学生走到一起,教师以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对于学生回答的各种答案始终面带微笑,让学生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具有独特的看法,因为音乐不追求统一答案,音乐尽量不结束真理。教师既是出色的导演又是忠实的观众,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要求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通过教学活动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接受。


3、以生为本,重视学生音乐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整合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对学生资源的合理开发。教师不是全才,更不是完人,学生也不可能可能永居老师这下,面对飞速而来的多种媒体,学生受教育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为此我们的课堂应该及时改变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公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展示自己能力才干的天堂,这节课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学习,教师从中倾听、观察、随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借助小组活动,学生资源开发通过通过小组的学习活动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每个小组成员能力各有高低,小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取长补短、互帮互助,更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节课利用了有效的教材资源,运用了多样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学会汲取,学会总结,最终将知识的获取过程自觉转化为一种实际的学习能力。总以为学生随着年龄的长大,自我表现的意识,对成功的体验,没有年龄小的学生强,孰不知,只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时间,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喜欢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这是始料未及的,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放手展现自我,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配合,让听课老师都深受感染,这是这节课最亮的闪光点。达到了让学生兴趣音乐先让其喜欢上音乐课的目的。『 1 』『 2 』『 3 』


4、为贯彻新音乐课改的精神,音乐教研、音乐培训等活动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培训得到广泛的发展,一年来,我们分别在实小、二实小、城小、五中、六中、七中、梅仙中学、联合中学、坂面中学组织开展了全县性的及片区性的音乐课改课堂教学活动;召开了课改阶段性小结会议;举办了全县音乐课改实验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教学课件评选活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成立了县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会;组织部分音乐课改教师培训班;各中小学分别举办了观摩教学、教学研讨。

 

二、教材教学建议
(一)重视歌曲教学方法的研究。三年级要打好歌唱(独唱、合唱)基础,良好的习惯和技能要建立起来,课前要充分备好每首歌曲;教学中要采用模唱、接唱、对唱、编唱、表演唱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齐唱、合唱;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在歌唱内容和内涵的感悟和审美。


(二)要以生为本,大胆调整教材歌曲内容,动听的歌曲应该让学生多体验;不好听的,建议不唱,选择课本外好听的歌曲,尽量使学生保持对歌唱以及对音乐的兴趣。


(三)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感知与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拓展综合文化视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重视上好每一课的欣赏教学。如何上好,提出几点建议:1、围绕主题,安排有歌唱和聆听的内容(演唱春天歌曲,欣赏春天的音乐或景象,或者跳春天的舞蹈),避免只有听乐说乐的单一、枯燥现象。实际表明,在动中欣赏音乐效果更佳;2、要采用情感体验和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欣赏教学方式(教材已有明显要求,如听辩乐器的音色变化、人声与器乐声的不同艺术形态、旋律的起伏发展特点,并能以肢体动作或者语言表达相应的感受和理解),才能使学生较深刻领悟音乐的内蕴和风格;3、要根据音乐作品内容引导学生从音乐入手,探讨相关文化和民俗(为什么辽阔的草原会产生牧歌;为什么山歌与小调的歌声不同);4、要多采用对比鉴听的方法,让学生在多种音响的对比中,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鉴赏能力(如,“牧歌”有多个演绎版本,小提琴、童声合唱、成人混声的都让学生对比聆听,体会更丰富)。


(四)、“编创与活动”的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创编活动贯穿于各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为,音乐创造性活动是审美的主要形式,音乐教学脱离创造性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在一、二年级已形成一定的节奏感的基础上,要加强多声部节奏练习(朗诵的、打击乐的、声势律动的、合乐拍手、跺脚等)。同时也要关注听唱、听辩、编唱、即兴旋律接唱和模唱。课本中提供各种内容和教学要求与方式,要尽量完成课本要求,除了按课本的方式,建议大家要设计和编排激励学生学习和促进提高的教学方式与手段:1、节奏和旋律接龙、开火车;2、听旋律短句接唱尾音;3、按提供的唱名(音符)即兴编唱短句;4、师生共同创编歌曲(摇篮曲、进行曲)5、旋律创编:(1)加减音符;(2)改编歌曲,如,加上朗诵、拍手、律动等。


(五)“表现”是音乐教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学生价值取向的反映形式也是教师实施教学方式、策略、评价的依据。从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能感到,对于各类音乐学习都有提出具体的音乐表现的要求和做法(如,艺术教材有:歌唱表演、聆听表演、律动表演)。对此我们要重视“表现”的研究,新的音乐课标在“表现”领域提出具体的要求,说明了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表现”。都应该是边学习边表现,特别是音乐双基的学习更要求在表现中落实。大家知道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玩中、动中展开教学,表现“比”玩、动“从本质上讲,要求更高,如果是没有质量盲目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表现“应该是学生将自己的音乐经验、见解、感受通过一定的音乐技能技巧表达出来,是有技能含量的。换言之,在”表现“中学习才能进步。既:欣赏、唱歌、编创、奏乐、识谱都应该在表现中进行。建议:1、学习常规要加强,养成爱表演的良好习惯;2、重视节奏、律动、声势表演的训练,训练以及会表演的能力,以及较深刻感受音乐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建立基本素质(简单的踢踏舞步就能反映出藏族、蒙族、维吾尔族舞姿和不同和民俗文化的不同);4、歌唱教学除了要声情并茂,表演也要同步跟上。 1 2 3

 


三、课改存在的问题及音乐教师的反思:
(一)存在问题:培养时间短,对课改理念不透彻,无法将理念带入课堂教学,仅仅是流于形式;存在教师对课改缺乏热情、主动。

 

(二)音乐教师的反思:
1、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挥音乐教育教学优势,体现音乐课堂教学的人文特征。音乐教学的人文特征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的是:在音乐要素的探知、音响感受以及歌唱、奏乐等表演活动中发现音乐独特的艺术形态:和谐、优美、欢快、激昂并从中获得语文学习、美术学习不可替代的审美和情感体验。根据这样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尽量向学生传递优美、生动和多样式的音乐,如a老师的奏乐、歌唱、表演、语言都要力求准确、优美;b课堂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经验和需要入手考虑不好听,不好唱的音乐不要强调学生听和唱,或者学生会远离音乐课堂;c不要为了综合而削弱音乐丢失了音乐的个性的特质。


2、“综合”应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课堂上和综合;二是课程的综合。音乐课堂的综合,应该是以音乐为主线的音乐间以及相关文化间的综合,要自然、生动。如欣赏电影音乐,首先想到的是音乐,为了探索电影音乐的性质和牲,必然要涉及到电影表演艺术形态和情节等。总之,主和次要明确。而课程上的综合应该是分别由不同艺术学科的形成单独切入教学,构成的艺术综合课程。不要片面的把“综合”理解为在一堂课内多门艺术的拼凑和叠加。
音乐课堂不应该只关注音乐教学舞蹈、戏剧、电影也应适当的、有计划的进入音乐课堂,拓展我们和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审美品位。


3、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新理念,有的学科包括音乐教师实话这一理念后,提出质疑。我个人的看法是:”合作学习对于音乐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一直存在于音乐课堂中,关键是合作质量和效果。音乐课堂教学切实离不开合作(全班、小组)。那么,我们要深入研究“合作学习”理论和方法,使之科学地运用音乐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与质量。


4、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要多元多样,不应该还是沿用传统习惯和教学模式,既:纯粹地围绕一个音乐作品以歌唱、欣赏为主的教学,或者是歌曲和欣赏综合的教学。应该建立更多样的教学模式,如,主题下的音乐要素体验与探索的综合音乐感教学(节奏、旋律、力度、音色)如,民族基本舞步、歌曲创作、打击乐器等的教学。努力拓宽教学内容和模式,让学生感受更丰富的艺术文化获得更生动而多样的艺术养分。

「 1」 「 2」 「 3」
初中物理课改小结2篇

XX年7月14日受学校委派我到济南东郊饭店参加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研讨会,研讨会开始后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全省物理教师满怀热情来学习,首先听了吴加倏校长的报告《我的物理教育观》,第二天听了泰安十二中学薛翠芹老师的一节课《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和青岛实验中学郑旭先老师的一节课《力》。最后各地市各派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发言。

吴加倏老师是浙江义乌中学的校长,已经搞了二十多年的物理研究。他的报告深入浅出,发人深省。报告首先提到了课改中的问题与困惑,主要有两种病症:一是多动症(走极端,翻烧饼),二是浮肿病(搞形式,花架子);病因则是教育思想的混乱与贫乏;对策是构建教师的教育哲学,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吴老师在报告中有一个案例令人深思:当年的一个学生对吴老师说:“您交给我们的物理知识都还给你了。”吴老师教过的学生现在只有1%的今后用物理,却要100%的学生都学物理,物理教学的价值在哪里?教育无非就是一切已经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剩下的东西,归根结底就是教育重要的不是只传授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的本质是什么?把属于学生的东西还给学生。那就要做到:①大道至简:大凡最普遍最本质的东西都是简洁的,这是辨别事务真伪的一条准则,也可以作为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②大智若愚:思维还原稚化。思维是指课堂教学中的三种思维活动:前人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原即指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稚化是指回归学生的思维起点。③大成若缺:完美的东西要有一点空缺,不能求全求美,这样才有生命的张力,教学同样不应片面追求完美无缺,要学会运用留百艺术来拓展学生时空、扩大学生视野。

薛翠芹老师和郑旭先两位老师都是省教学能手、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他们的课设计新颖,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能够联系生活,体现物理探究思想,也能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薛翠芹老师讲的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运用三句半这种艺术形式导入,充分运用探究思想,对于声音产生原因、真空能否传播声音、固液气传播声音等六处运用的科学探究,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实验法、理想化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最后在课堂小节时,学生不仅谈到了知识上的收获,还让学生谈到能力上的收获,这样课堂设计非常合理。郑老师的课运用了超循环模式。我认为有三点非常好:一、个人素质非常棒,无论板书,还是普通话、还是教态都很好。二、课堂教学非常有特点:把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实验探究教学贯彻的好。三、重点难点处理的好,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掌握的都不错。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研讨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向那些优秀的物理教师看齐,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初中物理课改小结(2):

全面推进新课程的浪潮,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涌现,还是在XX年秋开始的,而我们经过短短两年时间的探索发现,推进乡村初中课程改革,道路漫长,困难重重。但我们知难而上,循序渐进,积极应对,勇于实践,从中也看到了乡村物理课程改革所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坚定了课程改革的信心。

一、制约乡村学校课程改革的因素

1、思想观念滞后【1】【2】【3】【4】【5】【6】【7】【8】

(1)教育评价机制方面:相对单一的评价机制即:把学生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成绩的主要标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因而导致教师只抓分数而忽视其它方面的教育。

(2)乡村学校方面:乡村学校所处的生存环境使得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最大,因此,学校不得不“严格管理”,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等等。加之客观条件的限制,创新教学活动开展少,不够深入使学生思维活动受阻。而当今以“抓安全教育第一”,大部分学校只要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多少影响了课程改革的事。

(3)教师方面:①教师年龄偏大,保守思想严重,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②乡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严重紧缺【以我校为例,全校1600多名学生,是仁寿县乡村学校中,规模最大的学校。按规定的生师比例,我校还缺教师29人】。因此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无时间进修提高。③乡村教师待遇低,(以本人例,中一六档,教书26年,所有的工资扣除医保、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每月实领880多元,其余多数教师比本人还低)。因而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进取心不强,订阅课改信息资料太少,再加上只是机械性地重复教材,忽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改革创新了,不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

(4)学生方面:在小学阶段,很少进行探究性学习;进入初中,相关学科缺少探究性学习的氛围,创新思维能力差,女生普遍比男生创新能力差,但男生惰性大,相当一部分属于留守学生(我校1600多名学生,就有550多名学生的父母在外,全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监管)。在物理课中开展探究性自主合作学习,学生觉得有新意,但又无从下手,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玩一玩,因此对物理学习信心不足,动力不足。还有部分学生怕吃苦,不喜欢学习,学习被动。

(5)其他方面:在乡村新的“读书无用”思想抬头,读书到上大学花了大钱,到时还找不到工作(或难找工作);念不好书,照样跟随父母亲朋好友外出打工挣钱,所以部分学生学习无兴趣,懒惰厌学的多,加之社会、家庭只重分数而不重能力,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

2 、经济发展滞后

(1)乡村生活环境条件相对落后,带来乡村经济的不发达,因此家庭对学生的要求仅限于改变家庭现状,没有更高更长远的要求,也就更谈不上发展了。

(2)乡村经济不发达带来教育经费的紧缺。乡村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极少,因此学校的硬件发展受到制约(如,无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

3 、实验设施滞后

乡村初中,由于经费得不到保障,无法添置一些实验器材,有的器材使用时间久,早已老化或损坏,却无法更新;有的学校就连演示实验都无法开齐,就更谈不上分组实验,课外实验也就不值一提;绝大部分乡村学校的物理实验(包括化学实验)基本上都是“黑实验”——老师在黑板上讲实验。

4、信息技术滞后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网络信息为物理教学和学习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资源。但乡村学校教育网络,家庭计算机的普及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无法实现,即使有计算机的学校,也无法上网,网上资源难以广泛应用。绝大部分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无力购买这些设备,因而现代教育技术还处于相当落后的地步。 1 2 3 4 5 6 7 8

5、课堂时间的制约

按课标要求的物理周学时,在乡村学校严重不够。而40-45分钟要进行探究、假想、验证、归结、总结,由于乡村学生的基础和素质相对要差一些,课堂上的交流要花一定时间,造成很难完成课标任务。这为推进课程改革带来了很多困难。

应当看到,上述种种制约因素,从根本上讲是观念问题,发展问题,是伴随课改必然会出现的。作为一名物理教育工作者应当站在对教育事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应难而上,积极推进物理课程改革。

二、克服困难,结合乡村实际,全面推进初中物理课程改革

1、更新观念,统一认识,营造新课改的大氛围

教育所面临的现状,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都要求我们要有推动新课程改革的紧迫感。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学生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应试教育制度”。以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主动、全面和健康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使这些现代教育观念逐渐被教师理解和接受,在感悟中逐步内化,并在实际中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形成切实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程改革的实践者、研究者、推动者。

为推进物理课程改革,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先后对我校的物理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宣传新课程教学理念、详细讲解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介绍新的教科书的具体内容及实际操作案例。指出义务教育物理教学改革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得广大物理教师明确认识到:物理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品质的养成。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广大教师越来越明确到:物理教学不仅是培养少数“物理精英”,更重要的是“为全体学生学物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这种前期的宣传工作,在全校制造了一个很好的课改氛围,既增强了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信心,又激起了教师的极大兴趣。

2、培训骨干,提高素质,注入课改的新动力

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用先进理念武装起来的教师队伍。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有强烈探索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新课程改实验成功的基础。为此,我们在物理教师中调派进取心强、基本功扎实、既能教学、又懂教研并又渴望在新课程改实验中大显身手的一线教师到省、市、县进行培训,组织他们对新课程理念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对改革后的实验教科书进行深层次的把握理解、对新课程的具体教学案例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使他们成为新课程改革队伍中的主力军。同时,又让骨干教师对本校的物理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带领所有的物理教师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去。同时学校还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一方面请专家来现场授课,让教师们“洗脑”;另一方面让教师走出去现场观摩,互相交流。还为教师配备了学习材料、书籍和光碟等。

3、改革学校评价机制,激活教师课改的活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成绩的评制者,其方式主要是笔试,靠分数决定学生学习情况。而新课程则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由一元走向多元,由单纯注重量上的评价逐步过渡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全面评价体系;从以往的鉴定性评价过渡到发展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动机,真正体现出新课程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念,同时也就能将教师从单纯“应试教育”的桎桔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品质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4、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物理学科,教师易教,学生难学。因此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学对初中生来说是启蒙课,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和源泉。特别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序言课,更要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做好几个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还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好“放大镜看物体永远是放大的吗?”和“吹漏斗”的实验,亲自体验实验结果,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新课程要求教育旨在谋求学生整体的智能与人格的健康发展,而学生的主动参与则是他们的智能得以持久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创设物理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生动的实例和充分利用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活动,并依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探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学习物理的方法,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课程标准》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其实不是对旧的授课体系的全部否定。如果对新课程理解的话,你会发现只是一些细节上有所变化,但正是细节的变化,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物理演示实验,内容是一样的,但新课程的环节不同。例如“猜想”这一步骤,过去我并不看重,觉得有些矫揉造作,不如旧教材那样来得直接。先讲结果,再把实验操作一遍,省时省力。正如看魔术,你先把其中的玄机告诉观众,再来表演,观众还有兴趣吗?同样,学生对实验也就失去兴趣了。尝试使用新的方法:每次实验前,先让学生设疑问,多让学生猜想:你认为会怎样?你认为与什么因素有关?同时要注意把每一种想法都写到黑板上,可以写到边缘,但一定要写,这也是细节,它反映了你对学生意见的重视和尊重。再对这些猜想进行分析、论证,把不利于本节授课内容的猜想去掉,但要讲出理由。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甚至争辩,把解决不了的放下,告诉学生以后学习了新知识就可以解决了,你的思维很超前,对问题的钻研很深刻,这也是细节,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有成就感。再比如,在演示实验时,如果可能,就让学生自己来做,出现了问题全班同学一起找原因。不能认为实验简单,谁做不一样?确实不一样。举个例子,现在让你坐在主席台上的某一个位置,你的感觉会一样吗?新的教学模式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检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新教学模式的每一步无一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只有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3)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的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在学生自己做实验时,应要求他们弄清实验原理、目的,理清实验步骤,严格按实验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的解决实验问题,得出实验结果。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事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该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创造意识、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学生,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例如在学习“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索几个问题:〈1〉气压降低则沸点越低,那么在真空中水的沸点可以是多少呢?讨论结果为:真空中气压为0,水的沸点可以低到任何温度(直至宇宙中的绝对零度:-273.15℃),〈2〉月球上没有空气能有水吗?讨论结果:凡是没有空气的星球上,就一定不可能存在着水。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使他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1    2    3    4    5    6    7    8  

在每一章节新课结束后,都要让学生对本章节知识进行小结,理出本章节知识结构,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讨论,找出不同形式的优秀的进行表扬。出单元练习题也是这样,按题型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成员各自查找资料或选题、或改题、或自命题,然后教师选择优秀题目组成一套较完整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这样,学生学得主动且有成就感,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4)促进学生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材料,科学研究方法,灵活应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素材去教育、影响学生。如通过“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热机”等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节能意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阅读材料”,让学生学习物理学家为科学献身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通过对中国古代物理学巨大成就的客观介绍,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升化、心灵健康得到发展。

 

(5)、激活学生的头脑

创建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想、敢问、敢做、会做,从而激活头脑。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比“做”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有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6)利用感官,培养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实验的作用非常大,用实验来展现物理学规律,用实验可以呈现科学事实,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可以辨析真伪,可以引发认知冲突,还可以培养操作能力。初中学生的年龄在十三四岁,稚气未脱,活泼好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维在头脑中占据主要位置。因此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沃土。实验可以将物理知识和规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通过听觉、视觉、感觉的调动,使学生获得最直接、最准确的信息,形成良好的学习探索气氛,培养观察能力。如讲“电流”时,采用了听到喇叭的嚓嚓声,看灯泡的发光,摸通电铅笔芯的发热,使大家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有了充分的认识。在讲“压强”这一节时,为了理解压强,我让每位同学用大拇指和中指拿着铅笔的两端,感觉手指的疼痛,当大家做完这个实验时,群情激昂,都感到物理就这么简单,就在我们身边,对压强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很快就理解了。讲“电磁感应”更为有趣,我展示了法拉第实验器材,他们个个跃跃欲试。几位同学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操作,结果都失败了。大家这时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惊叹,有的失望,在老师的指导下,最后终于产生了电流,教室里爆发了掌声,同学们不仅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同时知道了探索的艰辛,都认为是上了最有意义的一课。  1    2    3    4    5    6    7    8  

(7)以学生为本,坚持和谐、科学发展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其本身都是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基。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慎密的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取得的成效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重大的转变

1、 对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课改实践使我们意识到,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改实践中,“探究性学习”等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多种合作性学习方式油然而生,有一些物理教师正是因为课堂中学生的一个质疑而发表的一篇论文的现象屡见不鲜。

2、 对教科书内容的把握上有新的见解:教师们通过实践认识到,现在的物理教材中有价值、有时代感的内容多了,对教师的知识量要求越来越高了;不少教师认为,新教材的知识安排更富有弹性,给学生留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要与时俱进的紧迫感。

3、 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有新的转变:广大教师由过去哪种单纯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变为更多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如何使学生快乐地学;如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二)广大物理教师的改革热情高涨

随着课改实验的深入,很多教师普遍感受到自身的能力、素质越来越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难以招架学生在课堂中的“盘问”。很多教师在教研会上诚恳的说:面对学生的责难,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该怎么办?一系列可喜的现象出现了。

一是教师自学教育教学理论的热情高涨。面对一系列的残酷现实,广大教师觉得纷纷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有关新课改的理论,学习全国其它实验区的课改的成功经验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如下两个现实可以看出教师的理论功底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每次新课改的讨论会各位教师发言来看,一些新课改术语、新课改的论点被广大教师引用的次数越来越多;从本年度的教育教学论文来看,所获奖的论文有关新课改的论文占多数。

二是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高涨起来了。因为在实践中遇到了困惑,有了解疑的迫切愿望,每一次教研组组织的有关新课改教研活动,不管是物理教师还是非物理教师教师总是积极参与,在会上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气氛十分热烈。(1)(2)(3)(4)(5)(6)(7)(8)

三是教师上公开课的热情越来越高。以前由于多种原因教师不敢、也不愿上各种公开课,通过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亲身经历,教师学到了很多有时代感的教学方法,而且在实验中尝到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的甜头,很多教师意识到:上示范课一则可以提高自已的综合素质,这是在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二则通过这种课可以展示自已的课改成果和自身风采。故越来越多的教师甚至主动向教研组申请这样的机会。主动要求承担各种各样的示范课、研讨课等,许多教师能以上公开课而感到荣耀。

(三)课堂和学生的生活开始出现喜人的局面

一是课堂较多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在这种氛围下,许多教师反映“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学生难住”等等。如在一堂“光现象”的课中,一位学生向教师提出“光究竟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种现象?”这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只好约定学生在课外一起来论证。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大部分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探究、自主讨论”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赋予了课堂生命的活力。如在一堂“什么是声音?”的教学中:教师课前创设情境后启发学生:你对声音这种现象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学生提出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上述问题。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家那种思维方式来探究问题的本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据学生们反映:现在学物理真有意思,每天都想学物理。

三是学生课后的作业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原来学生在课外做的物理作业多是做习题类的书面作业,学生对此大多都感到枯燥无味,现在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大多是“家庭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上网查资料、调查报告等探究性较强的活动型作业,虽则难度较过去更大了,但学生却十分喜爱。凡是这种类型的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都很高。

(四)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明显加强。新课程更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课程实验的学生都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能主动提出各种样的问题,他们敢于怀疑书本上现成的结论、敢于向教师的权威发起挑战。如在一节“密度”教学探究中,很多学生敢于突破书本上规定用正方体金属块而是改用各种水果制成不同的正方体来实验,足以见学生的创新能力之强。

二是学生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逐渐养成。由于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已成为一种经常的教学方式加以采用,故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以不断地培养。他们经常用这种方式去研究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样活动中他们的探究能力以不断得以被强化。

三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由于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让学生多动手实践,特别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瓶瓶罐罐”来研究物理问题,学生不满足在课堂中得到的结论,总喜欢在家中用另一种工具得到同样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来,这样子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在参与实验的学生对物理“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情有独钟,而且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学生各种小论文经常见于报刊杂志上。〖1〗〖2〗〖3〗〖4〗〖5〗〖6〗〖7〗〖8〗

总之,推动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升、不断超越的过程。可喜的是以在我校取得了实效:历届毕业班学生参加理、化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文考成绩、升学率等均名列全县同类学校前茅,连续几年获特等奖。考上国家级市范高中——仁寿一中的人数,几乎占了片区十一所学校初中总数的三分这二。我校升入高级中学的学生能力强,潜力凸现,有很大部分的学生长期保持在所在高中同年级的前列,深得各个高中校的钟爱。03级的肖远琦获眉山市中考状元。多数应届生经过各个高中校的再培养,考上了重点大学,01级的段勇考上了清华大学,罗诗琦考上人大后被选派到联合国劳工大学学习深造现以成为国际公务员。现在,由于我校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并在改革中取得了可喜成绩,深得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因而各地学生纷纷涌向我校读书,从XX年起,我校教学班不断扩大,今年二十个教学班,学生人数高达1600多人,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新的压力。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课程改革目标不动摇,继续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我们会顶住压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们将会在改革的进程中走得更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1》《2》《3》《4》《5》《6》《7》《8》

初中语文备课小结2篇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二年级语文组的5位老师都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按照语文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现将我们半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开学初,我们组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一些理论的基础上,围绕第三册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讨论。通过这样的培训,老师们对全册教材的地位,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重、难点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老师们也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观察、朗读、感悟、理解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
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我们组的老师按学校提出的备课标准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课后,认真反思,认真小结,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困生。总是在早读时间下到班级,亲自带着学生进行早读,从不间断。
三、团结协作,资源共享。
我们组是个团结的组。老师们经常在组里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整个小组团结协作,既吸收了外界的教育信息,又腾出了时间钻研自己的教学业务,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认真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撰写论文。
本学期我们组都安排陈丽翔老师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开课前组内的老师纷纷出主意,讨论教学方法,预设教学效果,按时听课,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每次课后我们在组内要开展评课活动,大家在评课活动中畅所欲言,对执教者和听课人来说,都是一次提高。平时我们也积极参加学校教研活动,并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在组内交流。结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积累,我们积极撰写论文。
五、需改进的方面。
1、加大教研力度,注重教研实效,不仅要开展好每周二的教研活动,平时在教学中遇到什么问题都得及时提出,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尽早解决。
2、我们每位教师的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进步,对于听课“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这三个问题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评课也还是停留在点上,未能从全面的进行综合分析评课。
3、我们的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我们还要多阅读教育刊物,多写教学反思,用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
我们全组老师将不断努力,不断追求,奋发向上,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初中语文备课小结(2):

  不经意间,一学期的时光匆匆过去。回首一学期来的备课组活动,感慨良多,现扼要总结如下:
  一、团队精神的大发扬是本备课组的最大亮点,是取得各项良好成绩的根本保证。
  高三语文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在高三这一年中,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立足教材,立足高考实际,密切关注相关信息,使高三语文的学习、复习能够紧跟最新形势,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首先,我们几位老师在刚升入高三时,就达成共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形成集体的合力,齐心协力,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有所提高。虽然马家秋老师年纪较大,但仍坚持带两个班,深入到学生中去,还主动承担了“抗击雪灾”的专题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四位老师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兼有班主任的职责,但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还承担了“奥运”专题、“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抗震救灾”等专题讲座。伍红春老师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深入研究高考变化,及时指导年轻老师的教学工作。我们始终坚信:付出就有收获。虽然整个高三学年,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意外情况,每个人都遭遇到工作、家庭中的一些不如意事甚至挫折,但我们组老师都牢记住自己作为一名高三教师所具有的特殊使命。正是这种信念,使我们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咬咬牙,自己挺过去,不耽误学生的课,不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回顾高三这一年,我们留下了许多无法弥补的遗憾,但是应该说,我们每个人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们无愧我心。

《1》《2》


  二、集体备课求真务实。
  在能拼能干的前提下,我们备课组还很重视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效益,是我们高三教学时的一个重要方针。不打无准备之仗。高三时,我们按学校的要求强化了集体备课制度。除特殊情况外,每周大家至少一次凑在一起集体备课。每周备课坚持中心发言人制度,集中备课时统一教学要素,规范教学行为,重视重难点的突破,重视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这样,大家经常沟通交流,互通有无,群策群力,共同提高。有了集体的智慧,大家再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施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理念是向学生倾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们在高三的这一年,没有单纯地陷入到题山题海中去,而是利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解题能力。同时,为了不断充实自己,改进自身的业务水平,我们不放弃一切学习的机会,在组内主动落实公开课讲课、听课制度,李红霞、晏小倩老师都完成了公开课讲课任务。无论高三工作多么繁忙,老师们都不放过任何一次校外或校内公开课学习的机会,甚至还出现了有经验的老师主动邀请年轻老师进课堂,年轻老师虚心求教的教研氛围。通过这些活动,大家深深感到:化彼之长为己之长,融会贯通,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很有启发。
  三、将计划落实到底——针对实情,方法灵活
  高三教学的目的性应该是最强的。在备课组大的计划前提下,每月、每周、每天、每堂课该都应还有计划,然后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去完成,之后还要有效果反馈,对发现的问题要迅速采取补救措施,进行二次辅导。我们决不把一套试卷发给学生做了不收不改,第二天对对答案。高三的语文老师们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思考研究和讲课改作业上了,可谓殚精竭虑,劳心劳力。
  高三教学的针对性也是最强的。在这届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的前提下,老师们尽其所能的帮他们抓分,如为了落实课文的背诵和字音、字形等基础题,老师们采用让学生逐个默写、听写过关的方法,对于个别差生,也始终不放弃,甚至牺牲课间和周六下午休息时间来帮助他们;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伍老师的带领下,老师们轮流为学生筛选、编辑《时文选读》,丰富他们的素材;在几次联考下来,我们发现学生前五题得分较差,就自己专门找题、编题,印制这五道题的强化训练卷,每天针对练习、讲解。在现代文阅读方面,也一改往年的按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方法,采用以命题讲解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切实可操作。
  最后,感谢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对我们高三语文组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

(1)(2)

From:https://www.zongjiefanwen.com/Article/gzzj/jiaoxue/201212/33591.html
    Copyright © 2012 总结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