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总结范文网 >> 个人总结 >> 正文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来源: 个人总结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革命圣地延安社会考察小结
   
   2006年9月11日至15日,我参加了 “继承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继续艰苦创业、无悔人生追求”赴延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老一辈革命家在枣园、杨家岭的故居及中共中央机关办公旧址、革命纪念馆、宝塔山等旧址,回顾延安革命史,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历程,使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次受到共产主义理想、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的深刻教育;联系实际,使我更加坚定理想和信念,并增强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中积极工作、不断进取,实现人生追求的信心和决心。现将有关考察体会汇报如下:
   一、重温入党誓词,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    宝塔山上重温入党誓词,使我进一步思考着自己的入党动机。我想入党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为了所谓的名声,更不只是一种形式,要加入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共产党员就必须经过思想到行动的全面优化,要在思想上牢固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在行动上要认真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目标,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在杨家岭、枣园,看到mzd等第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住的窑沿内设施极其简单,一张朴素的床,一张摆着几支笔、尺的旧桌子,院里一个手摇纺车,用几块长青石板搭起的桌凳,抬眼看去的一片贫瘠的黄土地,难以想象就是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在物资匮乏,战火硝烟的环境下,以mzd为首的党的领导人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自给自足,开展了整风运动整顿党风,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当时的延安革命圣地呈现出一派丰衣足食,人们和谐共处的喜人景象。WWW.ZONgJIEfANWEn.com置身其中,我不禁想追随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党的领导人及共产党人们,我想在那个岁月我的思想一定能被同化;我在思考是什么力量,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如此不畏艰难,坚韧不拔,通过不懈地奋斗最终取得全国解放的,我决定要用那样的力量和信念改造自己,我想这样我也一样能先进,一定能脱胎换同有成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发扬延安精神,自觉践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各项要求
   延安精神是什么呢?延安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这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体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只有切实地把握延安精神,在工作实践中、在思想改造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我们的思想和工作就能被改造得更先进,我们才能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
   弘扬延安精神,首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在新的历史时间,我们党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担当起这一重任,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始终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创业、勤俭节约,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永远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弘扬延安精神,其次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涌现出张思德、白求恩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要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这样那样的困难,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帮助解决,切实把党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弘扬延安精神,再次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自觉把思想认识从旧的和错误的框框条条中解放出来,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对它进行丰富和发展;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我们党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带领人民群众探索前进。才能真正做到发展有新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
   弘扬延安精神,最后要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1942年至1944年,我们党开展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

党风、反对党入股以整顿文风的延安整风运动。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文献,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开展大讨论,使全党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受到一次生动的具体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党的路线和党性教育,统一了思想,端正了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上政治上的基础。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给我们党执政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我们有的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如不及时解决,将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拿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自己作深入的剖析,切实解决自己在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增强宗旨意识,永葆党的先进性。只要每个党员认真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党的执政能力就一定会提高,执政地位一定会提到巩固,这样,党才能完成执政使命。
   三、联系工作实际,实现人生追求
   短暂的考察结束了,但是对继承在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支撑下艰苦创业的延安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更重大的指导意义。根据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联系个人实际,我觉得要在艰苦创业、服务群众方面下功夫:
   第一,坚持一个‘细''字
   百姓疾苦要“细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理应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体察百姓疾苦,前提是要怀爱民之心,要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时刻视人民为父母,经常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从群众的需要和愿望出发,倾听群众的呼声和建议,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正确对待群众提出的各种要求,并善于将群众意愿作为思考问题、制定决策、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加深与职工群众的感情,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
   群众工作要“细致”。党的先进性是人民群众认同、认可、赞成、拥护的集合体。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做好群众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工作出现了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尤其是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群众一时不懂的“政策问题”,一时不通的“意气问题”,一时不服的“利益问题”,要耐心细致,晓之以理,本着求细、求深、 求实,给群众说懂了、说通了,把群众说服了,使群众理解、接受、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配合支持党委工作。求细,就是洞察要仔细,工作要细致,注重与群众打成一片,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求所盼,大到彼此的纷争,小到群众的情绪,都要一丝不苟地对待,不能麻痹大意;求深,就是工作要深人,针对群众思想上存在的热点难问题,运用群众的语言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向辞众反复宣讲,把情况讲清,把政策讲明,把道理讲透,做好释疑解惑、凝聚人心、疏导情绪的工作;求实,就是工作要落实,尤其是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具体问题时,务必按“合法、公正、公开、疏导”的原则,把问题解决彻底,不留后遗症,用事实说话,让群众心满意足、心悦诚服,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
   第二,坚守一个根本宗旨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员这个群体中,我应该模范执行好党的群众工作纪律,努力改进联系群众和关心群众的作风,通过率先垂范的自觉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党员做好群众工作,共同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从中,我要摆正三种关系、当好三种角色。一是摆正与群众的平等关系,当好“普通人”,要主动倾听群众意见,主动地将自己置身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二是摆正与群众的服务关系,当好“工作者”,把“领导就是服务”的认识融入平时工作中去,坚持为大多数群众着想,维护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三是摆正与群众的引导关系,当好“先进者”,找准在党的工作、群众要求中的自身定位,认清“先进者与普通人”这种双重性的特定要求,引导好职工群众“振兴海事”。
   延安时代塑造了在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支撑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延安精神,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艰苦创业、同心同德的光荣传统,在提高执政能力的过程中发扬延安精神,在实践先进性要求过程中继承延安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09年延安实践总结

       十多天的实践很快就结束,该是坐下来静静思索的时候了。这几日,梦里老回延安,老回谢校,醒来的时候就在感叹,谢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估计是再也忘不了的了。

正如我在去之前填的实践目的上写道,我去谢校,是要去寻找我失去的童心。多年来生活在水泥森林里,见到了许多见怪不怪的事情,好奇心悄悄离我而去,心灵就好象蒙上了一层灰,对什么都不在敏感,对什么也不在意,更不用说是惊讶了。没有发现和惊奇的生活是单调苦闷的。

谢校没有令我失望。地处延安,本身就有许多让我感到吃惊的风俗与习惯。大盆大盆的水煮羊肉让我大快朵颐;喷香喷香的小米饭使我忆苦思甜。老汉头上缠着白毛巾,村姑身上穿着红衣裳,这些都让我大开眼界。然而,和孩子们的相处真正教会了我什么叫做新奇,什么叫做对生活的热爱。孩子们会拉着我,在雨后去看被雨水冲垮的红蚂蚁窝,然后慢慢地把洞口挖大,瞧瞧蚂蚁们慌乱的模样;一只天牛一样的大甲虫“唰”地一下子撞在了地上,头昏脑涨,半天没翻过身来,我们就一起用小棍子,帮它翻身,然后看着它鼓鼓翅膀,“嗡嗡”地飞走;小山羊“咩咩”叫,嘴角往上翘,有个孩子告诉我,它在笑呢,我一瞧,可不是,连胡子都乐得颤抖起来啦…… 在孩子们的眼中,一切物体都有思想,有活力。新的视角带给了我新的认识,让我每天,从日出开始,都可以看到新的现象。我希望,我能一直这么新鲜下去。

去谢校也实现了我的另一个目标:认识我们校的一批牛人。作为一位完完全全的高考考生,我曾以为再学会其他才艺是天方夜谭。毕竟,在我以前的生活里,学习与体育占据了全部的生活。当时我想,“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这两点要求我都做到了,我还有什么奢求呢。但到了大学之后,我才发觉自己的狭隘:文艺修养在大学生活中太重要了,缺乏了它们,大学生活就是不完整的。牛人们的生活与情调深深地感染了我,能和他们在一起谈天说地真是不错。您现在阅览的是第一范文网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谢校的孩子们活泼、健康、自信,见到谢校老师们和我们大学生就很大方地问好,而且他们视野并不狭隘,会唱很多歌,懂得许多知识。我们谈论起来,都认为谢校的孩子们不会比城市里的孩子们差。而且,他们有着比城里小孩没有的优点,他们完全将这个学校当成了他们的家。在操场上吃过饭,他们会主动清扫地上的残菜剩饭;他们会积极地帮老师们和我们大学生洒水扫地倒垃圾;下大雨了,他们就会拿起铁锹,从山上铲下土,覆在自己的窑洞顶上。没有老师们的监督,他们做得就是那么自然。多好的孩子啊!

我仔细观察,发现谢校在以下几点做得不错:

1.              以音乐作为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我在延安支教的几天,发现几乎每堂课前的几分钟,孩子们都要唱歌,由文艺委员组织,来欢迎自己的老师。老师就站在门外,欣慰地欣赏孩子们的歌声。音乐能使最自闭的孩子都放开声来歌唱。同时,这对增进师生情谊起到了积极作用。

2.              电视走进教室,开拓眼界。每天上午的某个时间,是专门给孩子们看新闻的。孩子们就通过那小格子,去看他们没见过的世界。有目的的引导,能使孩子们增长不少见识。

3.              定期播放科普教育片,树立崇尚科学的思想。我曾在一堂课上听到电视里介绍直升飞机,孩子们则在下面听得津津有味。

4.              老师与孩子们同吃同住。这能给孩子们亲近的感觉。有自己的菜地果园,自己种菜自己吃,校长带头挑粪施肥,带动全校劳动;

5.              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在节日里组织晚会,体育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让孩子们全面发展,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6.              有军乐队与合唱队,让孩子们早日接触艺术;

7.              大部分孩子住校,在大部分的日子里,学校就是他们的全部;

8.              与大学生联谊。大学生能给孩子们带来新的思想,能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我小学一年级时没见过指南针,而他们却能在一年级的时候亲手摸摸它,用用它。您现在阅览的是第一范文网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当然以上几点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做到,毕竟还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我觉得像1-5项内容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学可以实现(对于第二条,若没有电视也可以通过报刊阅览室或由老师朗读新闻实现)。真希望每个农村的孩子都能够受到有如谢校的良好教育,快快乐乐地成长。共2页,当前第1页12

此次实践,也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个人觉得我们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我们还经常和校长就要不要出操的事情讨价还价。我们是去体验而不是去享受的,我们应当严守当地的作息习惯,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还有,我们对于游园会与送别晚会的准备也十分不充分。游园会的谜语一直等到游园会的当天上午才急急忙忙地上网搜到,下午才写在作业纸上。结果导致谜语的质量不高,可玩性不好。其实这项工作完全可以在学校时就完成。游园会的内容也是到最后一刻才定,许多孩子都不清楚到底有什么内容可玩。具体活动的负责人也是临时挑选的。总之一切都有些临时,令人遗憾。还有送别晚会,缺了一位专职后勤服务人员,大家都忙着为自己的班级排节目,结果音响设备很迟才到位,孩子们的座位安排也是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才完成的。校长完全放开了让我们干,可我们险些就出了漏子。以后我一定要吸取的教训。

延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黄土地,谢谢了。

2页,当前第2页12
From:https://www.zongjiefanwen.com/Article/gerenzongjie/201206/22707.html
    Copyright © 2012 总结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