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总结范文网 >> 实习报告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实习总结-实习总结

来源: 实习报告 

无论你是处在痛苦的边缘,还是陶醉于幸福的殿堂,时间总是悄悄地从我们身边飞过,而且像离箭的矢,永不回头。维期十天的社会实践于7月31号结束了。在黄花岗街道办事处实践的这十天里,有辛酸汗水,也有欢声笑语,但占据我内心更多的是生活在团体里的幸福感。因此,我也收获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接下来谈谈我实践期间的真实感受和体会。

从穿上实践队的队服那一刻起,我们就肩负着广东工业大学的形象大使的重任。在实践期间,我们这班人表现出色,顺利完成了实践任务,大家也都得到了锻炼。其中,上下班的过程是最锻炼我们意志的时候。办事处每天8:30上班。本来这个时间对我们来说是不早了的,但这又意味着远在大学城的我们要5:30起床去赶公车。每天早上提上几个馒头,我们这班人就早早地来到大学城4线总站——体育中心站。由于搭4线的人太多,我们有时有位置做,有时就要站上一个多小时。下午5:30下班回来因为是上下班高峰期,所以情况也一样。就这样,每天坚持着这一过程,我们的毅力和耐力也真的有了明显的变化。

实践期间,我被分到了城管科。在实践工作期间,虽然工作量不大,但却可以从城管科的师傅身上得到一些社会阅历。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科室里同事与同事,同事与上司的相处方式。对于我来说,在科室敲敲键盘,理理文件档案,不算是什么收获,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对师傅们处理上下级关系的方法和态度。对于没这方面的阅历的我来说,无疑是实践的最大收获体会之一。

当然,身处城管科,少不了出街巡逻。接下来将讲讲实践时,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7月24号星期五,是我们自动化学院暑假黄花岗实践队实践的第五天。wWw.zONGJIEFanwen.COm这个实践期,刚好遇上黄花岗创星级街道,故整个街道办事处、各居委都忙碌起来。当天更是黄花街创卫的复检时间。为给街道市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迎接复检,黄花岗街道办城管科出动大量人力物力,对水荫路等街道进行冲洗、打扫。

下午,我院赴黄花岗实践队相应街道办的行动,到水荫路开展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的宣传活动。下午3:30,我们穿戴好志愿者服务服装,接过街道办分发的文明知识宣传手册和宣传单,就两两一组,迅速分散到水荫路的各个路段。向路过市民派发文明知识宣传资料。阳光虽然猛烈,但我们的实践队员们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耐心地向每一位过往市民分发资料。当市民对手册上的知识有疑问时,总能听见我们队员耐心的讲解。

沟通从心开始,并不是每一个广州市民都会理解我们宣传文明知识的初衷,面对派传单者,或许有的人会视而不见,有的人会摇手说不。但在我们队员热心的讲解和由心的微笑下,过往市民好像都能感觉到我们的真诚,他们都接过宣传手册,边走边看。我们快乐,因为我们达到了宣传的目的。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大众所接受,这是对我们劳动的肯定,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无比的自豪。

大约四十分钟后,各队员又集中在一起,大家对各自完成的任务都很满意。通过这次分工合作,更显示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真理。深人基层,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们以此为乐。

这次活动的结束,意味着我们的实践已经过去了一半,接下来的五天里,我们继续按部就班,努力地忙着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就这样,实践接近了尾声。

十天过去了。实践任务完成了。临走时,与师傅惜别,也别有一番滋味。十天的时光说长不算长,但也不短。其中有一位师傅年纪与我的母亲相仿,对我们特为友好,我永远不会忘记她对我的教导和关心。

十天过去了。这也意味着我们实践队成员要各奔东西了。不会忘记,从团队中体会到的快乐的感觉。也不会忘记我们一起经历的辛酸苦累。

十天过去了。在这十天里,我达到了实践的目的——锻炼自己!等到事后回想这个过程,真的有很多的感想。我想这次经历对我以后的社会生活将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


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心得总结报告-实习总结 一.     实践动机
进入21世纪,在我国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同时我国的法制也取得重大发展,而关于人权的观念以及其他一些新观念逐渐地改变人们对于原来认为合理的事物看法。我们想通过此次社会调查来了解西安地区人民对于死刑方面的态度是否随着经济发展而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将强关于这一方面的法律知识宣传。
二.     实践目的
通过亲自参加社会调查,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课堂中学到的关于社会调查相关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还有就是在面对社会中不同群体时,初步了解他们的情况,同时锻炼我们的交际能力。
三.     实践任务
我们10人针对西安市9区4县中的11种职业群体(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公检法工作人员,律师及其他法律工作者,产业工人,学生(初中),老师(初中),学生(高中),老师(高中),大学学生,大学老师)做3150份关于死刑民意社会调查问卷,以及针对一些群体进行死刑知识宣传。
四.     初步认识
死刑,也称为极刑,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而有关犯人通常都在当地犯了严重罪行,尽管这“严重罪行”的定义时常有争议。但普遍来讲,“杀人填命”,对于现时保有死刑的国家,“蓄意杀人”必然是犯人被判死刑的其中一个可能。在调查前准备中了解到目前已经有近200个国家从法律上废除死刑,40多个实际上废除死刑。在这种国际大趋势下国内学者各执己见,但是我作为普通的一个学生和大多数人的观点一致,属于传统的那种‘杀人偿命’观点。虽然百人百性,但是由于近千年传统观念影响我想大部分民众也是支持死刑制度。
五.     实践状况 
a.    实践前准备
从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们就开始着手准备相关资料和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我们对调查问卷的设计经过我们的几番讨论 和指导老师的指点才定稿的,还有关于调查中与人交流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就是关于安全和路线及食宿问题进行相关的部署。
b.实践情况
我们的活动从7月10日正式开始,经历17天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任务。由于活动所面向的对象之多,加之活动前的准备还不是很完善及相关单位的不合作等因素,我们的活动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我们经过我们10人共同努力克服一切困难顺利地完成这一项任务。比如活动刚好是在初高中师生放假时间,学校人员稀少,很难集中地去调查。我们最后集中对以一些补课的学生进行调查,老师是通过他们进修的集中地进行调查。还有就是我们在活动前没有考虑到郊县没有大学这一情况,最后通过在9区里面的大学进行集中调查。再还有就是我们对律师行业分布情况和人员不了解,导致对律师的调查成为我们的一个巨大的困难。最后我们通过地毯式搜索还是完成了任务。
c.统计结果
调查问卷共有21道问题,我们总共调查了3150份,统计的总体情况如下:
1.  有近57.33%的被调查者认为死刑还是一种叫残酷的刑罚。
2.  对我国关于死刑方面的法律有近乎90%的被调查者是不清楚或根本不知道。
3.  对于设置死刑目的,大家认为是威慑他,预防犯罪。
4.  对于犯罪原因,更多的人认为财富分布不均和个人道水平低下有关,因此对于预防犯罪措施,接近60%人认为从犯罪原因和个人道德抓起。
5.  对于限制采用死刑,超过一半人反对或是强烈反对。
6.  而对于我国的死刑制度,有52.19%的人支持还有8.92%的人强烈支持。
7.  在社会存在冤假错案的事实下他们的态度几乎不改变。
8.  而对于每年被判处死刑的数量52.48%人认为应该公开。
9.  对于废除死刑,有近60%的人反对或是强烈反对。
六.     实践后的认识
经过13天的调查和4天的统计,我在调查别人的及查看一些资料同时发现我的观点慢慢地发生一些改变。我的认识比起实践以前有进一步的提高。以下是我实践后的认识:
1.  虽然大家认为死刑是一种叫残酷的刑罚,但是大家还是比较支持死刑这一制度。可是在此同时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一些新的观念,人们不再是一如既往支持一个事物而是辩证的去看待,所以调查中有许多人保持中立。
2.  还有就是每个人的社会经历不同及文化程度的不同,加之职业的区别,导致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每个人的态度也就不一样。比如一个农民和一个大学生看待死刑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还有就一个从事司法活动的人和一个非法律专业的人的态度也是不一样。
3.  虽然我国法制在不断地改善,但是民众对现行的法律不是不知道就是不满意。还有就是关于法律的执行力,民众表示怀疑。有位民众说:“法律知识针对普通民众,而对上层约束力就减少了。”还有通过此次调查我了解民众的法律知识缺乏,因此应加强普法宣传,尤其是在贫穷落后的山区农村。
4.  还有一点就是,通过实地调查,我发现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理论在实践中是很难得以应用,因为理论和实践差别太大了。因此我们大学生在除了学习理论外应积极地去实践中锻炼。
综述,这一次是我第二次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但是这次我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我的个人交际能力得到了提升,还有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这对我来说是一笔非常不寻常的财富。让我们在实践中去应用学到知识解决我们遇到社会问题。
2012年暑期实践个人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是每个大学生的舞台,是不可缺失的锻炼机会。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不仅可以把漫长的几个月合理利用起来,而且使参与者得到了锻炼,获得了宝贵的社会经验,增长了个人见识,拓宽了视野,更为以后人生道路的开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怀着对暑期社会实践的渴望,我参加了莽原文学社暑期实践小分队,对若干社区图书馆进行调研,调查其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建议,促进社区文化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将调研目标锁定在打铁关社区图书馆、黄龙社区图书馆、杭钢图书馆、新东园社区图书馆和浙江省图书馆。从7月3日到5日,虽然历时不多,但我们合理分配利用,完成了对五个图书馆的调研项目。

7月3日上午,一行人来到打铁关社区。社区图书馆李阿姨接待了我们并带我们参观了打铁关社区图书馆。通过阿姨我们了解到,打铁关社区图书馆共藏书三千余册,另有一配有9台电脑的小型电子阅览室供居民电子阅览。但是到图书馆阅读的居民却寥寥无几,且来的多是学生或退休人员。

 我们又随机调查了若干不同年龄层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了解和使用状况。当问及是否知晓社区有一图书馆时,不少居民都摇头表示不知,仅有少数居民表示知道却从未去过。随即我们将这一情况反馈给社区图书馆的李阿姨,阿姨觉得这些意见对他们以后对图书馆的管理和宣传会有很大的帮助。

下午,小分队转往黄龙社区,通过对社区图书馆和不少居民的调查,我们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并向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了建议。

7月4日,实践小组分早上下午分别调查和访问了杭钢北苑社区图书馆以及新东园社区图书馆。早上十一点,我们来到杭钢图书馆。正式的图书馆规模,印刷书籍为主,包含哲史,文学,家常,教育以及各类杂志。其中也有少量电子书籍。藏书约三万册,经改迁修治前后约有50年历史。图书馆全天开放,拥有正式的借还书制度和硬件系统。在访期间,居民阅览人数众多,我们随机访问几个居民。得知,周近居民有阅读的习惯,但其中以青少年居多,受访者都时常来图书馆阅读书籍,对图书馆有良好印象。

实践小组在下午两点到到达新东园社区图书馆,虽然相较杭钢图书馆,书籍和硬件设施有些差距,但参加阅读的人数很多,借还书制度也比较健全。受访的阅读者也对图书馆有较好印象。

通过这短短两天,我们小分队变发现了一些问题。

宣传不够到位。就打铁关社区图书馆而言,我们随机访问在社居民,即便是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除个别居民外,均对“请问您知道社区图书馆在哪里吗?”摇头表示不知道。就知道社区图书馆存在的居民也是表示没空去。

规模不是很正式。除杭钢图书馆(实非社区图书馆)有比较正式规模外,其余几个相对就显得简陋了很多。室内面积不够大,电子阅览室几乎形同虚设,书架也不多。

书籍及硬件设施。书籍更新不够及时,有些更是泛黄书页。电子阅览室内计算机普遍较少。

功能性欠明晰。有些健身器材、休闲娱乐与书籍同屋摆放。

以上这些问题均相对比较普遍。

7月5日,实践小分队来到了省图书馆。第一感觉便是,省图书馆果然是不一样的,规模较之社区图书馆正规了很多,人流更是多上几倍。内部管理清晰,功能性极强。

我们找到省图书馆分管社区图书馆管理处王处长,并得到了热情接待。我们向王处长反映了做社区图书馆调查所看到的一些现象,并表达了这么些天来一直积累的疑惑。王处长首先对我们勇于去实践,去发现问题的精神给与了肯定,一开始就谈笑风生,化解了我们的紧张情绪。王处长说,这是一个社会的大时代现象,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精神文化的缺失已经是很常见的现象了,当初建立这些社区图书馆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居民的业余生活能够多点文化的学习,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是偏离得太多,就像你们看到的一样,很多社区图书馆冷冷清清,根本没人去光顾。(1)(2)

听到这些话,我知道,这是现实,是短时间内无法大改变的。社区图书馆也有社区的现实,即使不够正规,措施一般,但毕竟成立了图书馆,必定有着图书馆的现实意义。

当然,我们也要有我们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

为此,我觉得针对我们所发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工作。

加强宣传力度。我觉得几天调研看来,这是最重要的。很多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存在都表示不知道,更别提在哪里。加强宣传力度,就很明显地可以增加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认知,从而提高去社区图书馆的频率,实现文化普及。居委会可以在宣传窗定期做宣传,也可以做手抄报(可请小居民或居民全家参与,既认知了图书馆,也会为自己的参与做宣传,做贡献感到快乐)宣传,更可以定期邀请不同居民参与读书活动等。

规模扩大问题不能短时间内获得解决,但人流量要获得普遍提高。

书籍更新周期要缩短,书籍种类要多,要尽量保证各个居民的需求得到满足。

就书籍数而言,可以成立“居民角”,号召居民把闲置在架的书籍贡献出来,既方便居民浏览,也一定程度上促进自己对书籍的阅读。

就功能性来说,直接划分区域,分区管理。娱乐休闲一区,锻炼修身一区,书籍管理阅读另设。区域明显,看着舒适,更是便于管理。

加强与各社区图书馆及省图书馆的交流与联系,定期到各图书馆参观、学习,促进共同发展。

以上就是我觉得各社区图书馆可以参考的几点建议,简单也方便,而且见效也快。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虽然结束了,但自己还是获益蛮多的。不仅对几个社区图书馆有了初步的了解,更意识到一些普遍问题有待我们去发现,从而提出建议,促进改良。当然,自己还存在着知识的缺失,更要好好学习,认真扎实地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多多参与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体力与意志,积累社会经验,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将来!

〖1〗〖2〗

From:http://www.zongjiefanwen.com/Article/shixibaogao/201209/26573.html
    Copyright © 2012 总结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