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总结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行政后勤工作总结 >> 正文

2009年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业工作重点

来源: 行政后勤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主要成效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建设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项目兴市”战略,狠抓特色产业,加大项目投入,承接产业转移,强化综合协调,使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了“速度较快、效益提升、活力增强、结构改善、消耗下降”的良好态势。

(一)工业发展速度高位运行。1—5月,全市397户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64.12亿元,同比增长3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三;完成总产值177.82亿元,增长59.9%。

(二)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1—5月,全市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46.18,同比提高了56.3;实现利税13.68亿元,同比增加5.5亿元,增长67%,其中利润总额达6.2亿元,同比增加2.6亿元,增长71.5%;实现主营业收入170.81亿元,增长59.4%。

(三)工业发展后劲继续增强。1—5月,全市实施工业项目178项,完成投资64.15亿元,同比增长45.1%,其中竣工项目50个,预计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华强公司日产40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康泰化工公司年产八万吨双甘膦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后劲项目已开工建设。

(四)工业结构不断改善。从突出资源转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看,1—5月全市煤电冶化建产业链发展迅猛,共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占全市的76.1%;从科技创新看,全市新产品产值达到36.77亿元,增长118.6%。wWw.zoNgjiEFaNWeN.COM企业科技创新景气指数138.33,同比增长3.71;从工业产品看,全市钢铁、水泥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品更新升值加快,其中达钢集团钢产品由优、特向高附加值的精品转化,1-5月实现主营业收入41.13亿元,增长67.8%。

(五)工业能耗逐渐下降。今年以来,通过关停“五小企业”,强化“三色管理”,用能重点监控,加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强化高能耗行业的技术改造。预计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5%。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已达44家,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169.63万多吨。

二、今年以来主要工作回顾

在实施“工业强市、项目兴市”战略和推进“三大基地”建设进程中,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抓好经济运行协调。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围绕煤、电、油、运、资等事关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一是努力保持煤电形势的稳定。加强煤炭产销衔接,抓好供货合同的签订和兑现,鼓励供需重点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截止6月底,为华蓥山电厂、电厂协调组织供应电煤190万吨,目前两个电厂存煤达15万吨;二是加大对铁路运输的组织协调,积极落实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要物质的请车计划,提高请车满足率,加快运输周转,提高运输效率。春运期间发送旅客1174.2万人次,1—5月发运货物量658万吨;三是加强对电网企业的调度,优化电力运行方式,努力保证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1—5月,全市发供电量万kwh,同比增长%,枯水期向省外争取日购电2万kw,向省上争取电力指标5%;四是加强对企业资金的调度和协调。及时列出了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订单和流动资金紧张的企业单子,积极与金融部门衔接,引导资金投向,支持企业搞好生产。今年以来,各金融机构为企业贷款14.45亿元,较年初增加1.23亿元;五是按照抓重点、抓亮点、抓新经济增长点的要求,对生产效益增长潜力大、优势明显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新增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监测分析、预警预报和重点监控。1—5月,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397户,提前完成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60的目标任务,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2家,上交税金过千万元的企业6家。

(二)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我们将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狠抓特色资源转化,推进煤、电、冶、化、建特色产业发展:一是迅速成立冶金建材基地建设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调查研究,摸清全市冶金建材发展现状,为编制《建设秦巴地区冶金建材基地规划》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目前,《规划》进入征求意见和专家评审阶段;二是协同国土资源部门,加速了重点招商引资建材项目的石灰石资源勘察。同时,突破电力瓶颈制约,协调电业局为海螺集团水泥项目和其它项目提供专供电源,以及由供电企业按县、市、区工业集中区规划和冶金建材基地发展规划项目着手提供电力保障;三是完成了全市水泥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换证的产业政策确认工作,为旭阳水泥、磊鑫实业两户水泥企业的新上项目,争取到了省经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为希望塑料公司10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争取到了省经委的项目核准。同时,协助渠县引进华新水泥公司,新建年产200万吨水泥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四是帮助达钢集团编制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及打造“百亿达钢”方案。帮助企业利用焦炉、转炉煤气生产二甲醚,目前项目合成工序、脱硫造气工序已完工70%,压缩工序厂房基础已全部完成;五是大力支持了海螺集团在达3×5000吨/天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万源市立信公司12500千伏安矿热炉生产线、宣汉金鹰公司6×12500千伏安矿热炉生产线等冶金建材项目的前期可研论证。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三)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我们始终坚持以优势资源与产业相融互动为重点,紧紧围绕“三大基地”建设和全市“四个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大力实施“项目兴市”战略。一是电厂第二台30万kw发电项目、汇鑫能源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大竹石河天然气脱硫厂、达钢3万立方米氧机组改造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二是加快了川东水泥2500吨/天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钢年产20万吨二甲醚及高速线材、电业局木子500kv变电站、沽竹水泥2500吨/天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川东电缆回收铜再生利用等项目建设步伐;三是加速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重点支持了开江油橄榄公司打造全国生产标准示范基地建设、金桥麻业退城进园苎麻纺染及服装加工、巴山名茶实业集团打造全国富硒茶都及万吨茶叶加工等;四是狠抓工业项目调度。制定了重大工业项目联系责任制,确定了“三个一”的协调机制。做到一旬一调度、一月一

通报、一季一督查;五是加大向上争取工作力度。2009年上报省经委争取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煤矿安措技改等重点项目24个,目前已争取到7个项目,安排专项扶持资金1020万元,激发和调动了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六是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外商投资的方向、热点,结合“5.12”汶川地震恢复重建规划,超前规划、论证、储备了15个工业项目,力争国家和省上在产业布局、项目布点上给予支持。

(四)加速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一是我们多次分片、分段、分点召开了各县市区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座谈会议,对县级工业园的区划范围、面积、入园企业户数、新上项目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摸底核查,为科学制定《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发展规划》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目前该文件已正式出台;二是加强园区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的协调指导力度。目前,开江县规划编制已完成,申请入驻企业近10户。渠县工业集中区已正式启动建设,已办理入驻企业6户。大竹县苎麻园先后有13户企业入驻,1—5月实现销售产值9.82亿元,实现利润2527万元。通川区食品医药集中区已通过专家论证;三是跟踪落实了入园企业新达泵业公司的电力、供水的协调与服务,加快推进了天然气能源化工园区110kv变电站建设(目前已竣工);四是围绕市级本土企业改革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组织人力开展调查研究,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11户企业退城入园,实现“二次创业”的对策及建议,目前正在一一落实之中。

(五)努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一是按照“巩固发展、承接引进、整合扩张、成长壮大”的思路,研究并制定了《全市成长型企业发展指导意见》,目前已正式出台;二是重点帮助达钢集团新建1260立方米高炉、260平方米烧结机、90万吨捣固焦生产线等,确保2010年达钢集团钢、铁、材分别达300万吨,年实现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三是支持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聚集,促进企业裂变式发展。帮助大海钢铁、开江回龙焦化、渠钢高炉等企业靠近达钢发展。6月份,在达钢集团召开精煤供应基地建设专题会议,确立了6个精煤供应企业,力争2010年企业年产焦200万吨,年产二甲醚10万吨。大力推进华蓥山电厂、电厂建立电煤供应基地,确保全市主网电厂发电机组满负荷生产。

(六)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一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选准产业转移承接点,研究并制定出了工业承接产业转移规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外来投资项目;二是充分利用我市“中国气都”、“中国苎麻之乡”、“中国富硒茶都”等品牌,积极承接广东、福建、浙江、江苏、重庆等地区产业转移,构筑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新优势。目前,国内外雪伏龙公司、中石油、中石化、海螺集团、华强水泥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落地,发展天然气、建筑陶瓷、农副产品等资源产业;三是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扩大出口,提升对外开放形象。1—5月,全市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59亿元,增长22%。川环科技公司提高汽车燃油管、空调软管等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等,远销欧美、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云内动力公司lng农用车远销孟加拉弯、越南等国家。

(七)提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快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支持了通达化工公司乳化炸药自动控制新技术、星光门业高分子塑门新技术、开江庆丰公司不锈钢精密铸造技术等的研究。目前,全市有7项列入了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并获得了80万元的技术创新资金支持;二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制定出台了《市级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目前,省级技术中心6个,市级5个,财政奖励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资金80万元,通达化公公司正在争取省级技术中心认证;三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名优品牌。制定出台了《全市名牌战略发展规划》,重点帮助了达钢热轧带钢、川东黑象电缆、川环科技高压燃油管等企业争取中国名牌产品,目前省名牌办已通过,正在向国家争取。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八)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一是依托市52户重点用能企业,着力抓好了达钢集团、金鹰电化、立信公司、川鼓公司等企业的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热电联产等重点工程。同时,及时下达了各县、市、区及各重点用能企业的目标管理与考核办法;二是引导企业注重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控制治理。重点抓了川鼓公司高效节能降噪罗茨风机、大巴山水泥公司五级窑外分解节能、渠江水泥公司沸腾渣回收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对智鹏麻业、开源麻业等企业已安装了排污水质在线监测设施,对旭阳公司、渠江水泥等企业已安装了烟尘气在线监测设施,并实现了与省、市环境监控中心的联网。电厂、华蓥山电厂、大竹火电厂、达竹石板洗选厂、渠江水泥公司、山力实业公司等企业建成了烟气脱硫设施、石灰石炉内脱硫工程。

(九)奋力抗震救灾。我市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区,七个县市均有不同程度受损。全市124户工业企业受灾,其中规模以上受灾企业119户,经济损失达2.25亿元。房屋受损面积达7.16万平方米,受损设施设备502台(套)。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我们一是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5.12”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综合协调、能源保障、物质调度、险情排查、灾情收集等工作组的职能职责。同时,委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赶往电厂受灾现场,会同企业领导一同抗震救灾,迅速恢复了电厂发供电;二是积极组织工业企业生产自救和恢复生产。截止目前,全市除煤炭企业因地震影响有14个煤矿未恢复生产外(产能未达到震前水平),其余受灾企业均已恢复生产;三是加大向上争取震后工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全市11户企业列入省灾后重建物质重点生产企业名单。争取到了金融机构为达钢集团、美好塑料公司等企业,发放生产救灾物质贷款资金1.05亿元;四是积极组织工业企业支援灾区。全市工业企业共捐款1585万元,全市经委系统共产党员缴纳特殊党费31.8万元。组织发送救灾物质彩条布130吨、钢钎3000把、二锤XX把等。

三、当前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县市区工业目标完成不够理想。全年11项考核指标,没有一个县市区是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的。全市工业生产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增速位居全省第三,

但在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排位仍然靠后,居第12位。二是工业发展生产要素供需矛盾突出。1—5月,全市企业原材料及能源供应景气指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0.65,企业融资指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6.32。因地震造成全市煤矿一度时期全面停产,主网电厂存煤仅不足两天发电用煤,目前全市煤矿复产109个。成品油库存不足1万吨,加之受涨价影响,全市一些重点项目建设、社会加油站等油料供应极不稳定。三是工业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县市区好于市本级,小项目开工多但投资小,大项目投资大但开工少。七个县市区工业投入差距较大,增幅最快的宣汉与投资下降的达县相差60多个百分点。对于考核的50个全市重点项目,相当一部分未完成进度计划,个别项目还没有启动。四是国企改革收尾工作还很艰巨,一些改制后的企业由于债务和流动资金问题,企业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不稳定因素还没有完全消除,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尽快加以解决。

四、下一步工业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抓好资源转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对照省上“7+3”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出全市天然气化工、煤炭电力、冶金机电、建筑建材及食品医药等重点优势产业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发展规划。二是重点支持市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以天然气制甲醇及下游系列产品、天然气制烯烃和液化天然气为主的天然气化工产业。力争2009年普光气田两台装置、齐鲁石化和香港玖源公司大化肥、汇鑫能源年产20万吨lng等项目竣工投产。三是重点帮助达钢集团打造“百亿企业”,力争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跨百亿大关。四是发挥资源优势,以海螺集团、利森公司、大巴山水泥、川东水泥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五是加速燃煤向电能转化,确保电厂、华蓥山电厂火电机组满发满供,木子500kv变电站年内竣工。

(二)进一步抓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一是利用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增加投入,集中力量帮助抓好县级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落实好《全市工业集中区发展指导意见》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投资成本,更快地吸引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园区。二是围绕天然气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能源建材、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重点承接粤、江、浙、沪、渝等地产业转移。三是重点支持天府药业、新达泵业、南国印染、市热电厂等退城进郊、进园,实现“二次创业”。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一二三产业并举,大中小项目并重。重点做好在成都西部博览会、广西“9+2”经贸洽谈会上,开展投资环境说明会、投资项目推介等活动。

(三)进一步抓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一是紧紧围绕煤炭、冶金、建材、发电等重点行业,突出抓好达钢集团、华蓥山电厂列入全国1000家循环经济发展试点企业和50户全市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督工作,使之成为全市节能减排的示范企业。二是大力推进节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2009年全市工业实施节能项目不得少于20个。三是进一步强化节能“三色”管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亮红牌坚决取缔,对暂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以后也可能面临淘汰的边缘型企业给予黄牌警告,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绿色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加大节能监察工作力度。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四)进一步做好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一是努力做好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在抓好灾后工业企业恢复生产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大项目洽谈、签约、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对投资3000万元以上尤其是过亿元以上的在建重大项目,建立推进督查机制,逐个项目、逐个环节落实具体承办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开工项目早投产早达产。力争今年新开工项目30个、竣工项目15个,争取省列重点项目不得少于20个,争取资金不得低于1500万元,完成工业投入200亿元以上,新增销售收入78亿元,为灾后重建、加快发展早作贡献。二是加大向省争取产业规划布局项目、技改项目、灾后重建规划项目的力度,充分利用国家、省上灾后重建的倾斜政策,促进我市工业发展。三是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市级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力争2009年,新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0%以上,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

(五)进一步抓好企业上市和品牌培育。一是积极引导达兴焦化公司、川环科技公司等两户企业上市融资。二是全力打造我市天然气化工产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有计划地培育和支持优势产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争创名优品牌,提高工业品的市场占有率。三是对企业创精品名牌,在政策、资金、技术、电力、运输、商标注册、品牌保护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鼓励全市省级名牌产业企业,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国家驰名商标和省级驰名商标。

(六)进一步抓好工业经济综合协调。一是充分利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中孕育的巨大商机,重点抓好水泥、钢材、彩条布、急救药品等急需物资生产企业的复产促产,重点支持美好塑料公司、达钢集团、天府药业、川东水泥等100户有超产能力的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确保灾区灾后重建物资供应需求,力争以上企业全年增加值增长达到40%以上,新增工业产值25亿元,为全省抗震救灾和工业发展作出贡献。二是继续推进电煤供应长效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主网电厂与煤炭企业的联系,寻求长期合作,稳定供求关系。三是切实做好发供用电工作。做好电力电量平衡预测,落实外购电资源和保电措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好油品供应。四是建立企业融资协调领导小组,积极向银行推荐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争取增加信贷品种,改进审贷方式,简化信贷手续,不断扩大对工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授信面,增加授信额度。

 4 

4页,当前第4页1234
乡人民政府2009年工作计划

200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实施年。2009年我乡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县“四大奋斗目标”,坚持“借势发展、调优农业、拓展民营、扩街活商、和谐富民”的发展思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政府新一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经济发展目标

全乡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2.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

——工作重点:

(一)强化农业基础,积极推进经济特色乡建设。

1、加快我乡特色农业的发展步伐。建好开任路、巴彭路、青沙环线油橄榄、银杏的扩栽定植工作,全乡2009年力争完成450亩,争取建立“双十亿”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鸭鹅出栏100万只,生猪出栏35000头。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14590亩,粮食总产0.5万吨;大力实施微水工程,整治整修山坪塘7个,提灌站3个;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步伐,全面推广农村水稻、生猪等政策性保险,力争达到参保率100%,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新建沼气池302口。

3、多渠道助农增收。全面落实退耕还林、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村专合组织1个,专业合作社1个。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壮大劳务经济规模,全乡拟培训3000人次。

4、切实加强扶贫工作。要切实做好全乡1245户绝对贫困户的转化工作,力争转化率达60%,对扶贫工作实行梯级上线转移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5、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整体推进、重点实破”,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竹溪县级示范村,荷叶坝乡级示范村的建设任务,搞好“一村一品”建设工作。

(二)实施工业强乡战略,大力发展乡域经济。

6、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着力壮大徐氏豆干、金海豆笋,实施精品工程,力争打造靖安特色农产品加工“拳头产品”。

7、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辖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好信息服务,信用担保和教育培训等服务,力求做到留得住、能发展、有效益。同时,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力争达到引进一批有发展后劲的企业落户,带动一方百姓政富。

(三)大力推进集镇建设和交通建设,努力改善城乡面貌,充分发挥集镇优势辐射能力。

8、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坚持高起点,不断优化布局,搞好小集镇总规和详规,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集镇建设,增强集镇对农村经济的拉动能力。

9、加强集镇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整顿“五大秩序”,巩固创卫成果,形成“住靖安、爱靖安”的良好风气。

10、加快农村公交客运的动转和建设步伐,按县公路网络化经营目标,率先实现农村公交客运,让沿线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加快营运发展,提高公路使用率,致富沿线群众。

11、加强运输市场管理,以“确保公路安全畅通”为目标,协同有关部门整顿和规范运输市场秩序,强化源头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营造安全、畅通、有序、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强化增收节支,确保政府正常运转,降低行政成本。

12、严格执行报账制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精细政府工作,做到财政有效调控,保证政府各项工作的经费支出。同时,加强财政监管,充分降低行政成本,使资金效益最大化。

(五)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3、优先发燕尾服教育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完成1500㎡危房改造,同时,加快乡友引资步伐,建设占地6亩的响滩桥村小建设。

14、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管理机制,逐步盘活现有资源。重点建设好乡文化站,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严厉打击“黑网吧”。

15、大力发展卫生、广播事业。(1)完善乡卫生院和公共卫生站服务能力建设,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安全;(2)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农民参合率达到90%以上;(3)切实抓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药品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工作;(4)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努力扩大农村广播电视有效覆盖面,坚持正确宣传导向,力争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00户。

16、认真落实基本国策。

一是切实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落实中央《决定》稳定低生育水平,尤其要抓好省人口和计生监测点的各项工作,确保人口计生工作有序推进。共2页,当前第1页12

二是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同时,狠抓地灾防治和国土整治工作,加强辖区矿产资源的管理,做到有序合理开采,坚决打击非法开采行为。

三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污染源监管工作,确保“有一片蓝天、有一泓清水、有一遍青山”坚持打击和治理污染行为。

(六)注重协调统筹发展,积极构建和谐靖安

17、大力实施惠民行动,按县《方案》要求,认真开展好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农村交通建设、农民交通建设、农民工培训、扶贫解困等惠民行动。

18、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防范体系和整体联动防范体系,切实做好各种不稳定困素的排查和调处工作,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置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狠抓信访和防邪工作。

19、抓好安全生生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一岗双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一般性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系数为零。

20、切实做好信访维稳

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创新工作方法,了解社情民意,畅通诉求渠道,维护社会稳定。

(七)认真履行为民承诺,扎实办好关乎靖安民生的实事。

21、加快农村公交客运和网络运营体系建设,让群众“能享受、坐得起、得实惠”。

22、建设集镇新区,改变场镇面貌,增强集镇辐射功能。

23、搞好文化建设,建立一个基层文化站。

24、大打“一村一品”建设攻坚战,切实解决空壳村,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25、争取项目资金,启动大沙坝桥渡改桥工程,解决交通难的问题。

26、实施饮用水安全工作。新建一口场镇卫生水井,解决场镇吃水问题。

27、提高资源利用率,新建沼气池302口。

28、抓好竹溪新农村建设工程,巩固和扩大新农村建设成果。

29、抓好3000人的农民工培训,努力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30、搞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一个基层畜禽防疫站,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31、加大政策性险工作力度,减少农业生产风险。

(八)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32、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不断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深入开展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人民满意政府形象。

2页,当前第2页12
2009年上半年工业经济专项目标总结

2009年上半年,市建设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关于下达2009年工业经济专项目标的通知(崇目督[2009]136号)文件精神和2009年崇州市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工作实际,通过上半年的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法制意识得到加强,工程质量明显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工作有较大进步,恶意拖欠和民工工资现象得到较好的遏制。现将半年

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建筑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半年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四川省建筑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范建筑市场,约束施工企业行为。共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25件,建筑面积464780㎡,工程投资50281万元,在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中,各种办证前的手续齐全,无违规现象;对应监理工程,通过检查,应监理工程委托监理率100%,施工安全报监工程5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26个特事特办原则办理安全报监),安全报监率100%。通过平时的安全检查和施工企业的努力,目前我市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工作较以往有较大进步。

二、加强对担保企业监管,切实维护企业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半年来,凡在我市进行民工工资担保的企业,必须按照市建委要求,实行担保企业备案制度,未备案的担保企业所出据的《担保函》一律无效,较好地维护了被担保单位的权益,同时,为较好地保障建筑企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目前已累计预存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1100余万元。半年来,对已竣工且无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企业,退还预存的民工工资保证金282.52万元;半年来除春节前3起以往制度不完善遗留的民工工资投诉外,今年新开工投诉现象发生;对在我市建筑工地推广使用“农民工维权卡”工作,由于受“5.12” 汶川大地震影响,发卡前的各项准备和培训工作尚未展开,待下步理顺后将全面展开,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影响。

三、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地方产品销售,取得明显成绩。

一是增加对非政府类投资建设项目。在报建、安全、质量监督及验收环节中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力度。全市纳入我局监督的建设项目共计 79个,其“三材”等地方产品配套的采购使用达到了70%。

二是对政府投资类建设项目。建设局于XX年年承担工业区和“c线”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继续完成由我局负责招标项目的建设。作为工业区“女鞋之都”基础设施建设及“c线”排水工程建设代理单位,建设局积极向施工单位推荐地方产品,在建设中使用的水泥、钢筋、排水管材、沙石等大部分都使用我市元通水泥制品厂、家玉水泥制品厂、立申水泥厂产品。截止目前,今年工程累计采购金额约2100万元,采购地方产品金额约1700万元,占材料采购总额的80%,其中,累计采购混凝土管金额约400万元,地方产品金额约300万元,占材料采购总额的75%;采购砂石金额约700万元,地方产品金额约700万元,占材料采购总额的100%;采购水泥金额约1000万元,地方产品金额约700万元,占材料采购总额的70%。

四、认真开展专项治理,严格把关

抓好全市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完成新办预拌砼企业3家的资质初审上报,其中1家已获得省建设厅批准。

做好建筑企业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工作。申办一级、二级建造师临时执业证书111人,现已公示合格105人;申办建造员执业证书128人;汇总上报二级注册建造师执业注册资料57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加强对地方产品向建设项目使用单位的引导、推荐工作,对崇州的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2 

From:https://www.zongjiefanwen.com/Article/gzzj/xingzhenghouqin/201205/10036.html
    Copyright © 2012 总结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