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总结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生产工作总结 >> 正文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2006年工作总结

来源: 生产工作总结 
    自2006年2月29日开始,协会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根据总的安排,我协会调整了工作计划,坚持在搞好学习的基础上,推动行业工作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全面的论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出了目标和任务。这对协会的工作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它告诉我们:行业要发展,特别是要持续发展,必须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发展道路,我们必须注重科技创新,不搞低水平的能力扩展。对照我们的行业,在这方面当前确有一些不好的苗头。在产业用纺织品的利润率高于纺织行业平均利润率的情况下,纷纷把着眼点投向产业用纺织品,使得一些产品能力增长太快,利润急剧下滑。如:纺粘法非织造布、灯箱广告布等情况就是这样。协会是个行业组织,植根于企业,联系着政府、企业和市场。因此,在行业发展上,通过行业自律来规范行为,发挥作用,促进行业稳定健康地发展。要通过人的作用管理企业,通过人的作用推进行业技术进步,通过人的作用使行业能持续快速发展。因此要求人才的素质要高,要加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更好地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了解技术发展状况;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市场规律;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增加创新的知识基础。
    通过学习更加增进了服务意识,使协会更加贴近企业。Www.zOngJiEFAnWEN.cOm在学习中,注意听取会员、企业、相关协会和有关单位的意见,并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根据行业发展较快的现状,多次走访了解企业的要求和意见、建议,分析运行状况及今后工作重点。2005年我国的产业用纺织品增速超过20%,但是市场拓展相对较缓,新增能力低水平重复的较多,再加上原料涨价,能源紧张,使得行业内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为了使企业加速走出困境,协会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充分利用协会内部刊物介绍新产品、新技术,引导企业走新产品开发,自主创新的道路。6月下旬协会召开理事会,主题是如何开拓创新和开辟两个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纺织业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面对将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以国内市场为主,出口只有10%左右。由于国际市场规则复杂,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经验不足,请协会专家作专题报告,讲解形势和有关规则。
    2006年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是经过了上半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使我们更加牢固树立服务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为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行业服务,为纺织工业服务。现将我们在2006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1 围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工作开展活动

1.1根据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的形势,进行行业运行分析

    2006年是我国纺织工业又一个高峰年,生产与出口都创下新的记录。纤维消耗量2600万吨,化纤产量1600万吨,出口1160亿美元。产业用纺织品也有新的发展,预计纤维消耗量达到370万吨,非织造布120万吨,出口也有增加。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能力增长快但品种单一、原料价格波动影响、进出口影响等。通过分析提出行业的发展建议。

1.2 科技发展与规划

    落实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的发展规划设想。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在“十五”期间取得了很大进展,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品种增多,功能增强。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是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如膜结构材料、人造器官、高性能纤维等,差距比较明显。经过调研和征求专家意见,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行业在今后五年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措施。

1.3 推荐科技型企业和相关人物

    为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鼓励创新,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安排,评选科技型企业。经我协会推荐:大连华阳、四川海蓉、山东同大等被评为协会科技型企业。
2006年中国纺织行业的产业升级日益突出创新主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出十大创新人物,我协会推荐山东同大的王乐智总经理作为候选人。经过几轮投票,王乐智获得2006年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的殊荣。

1.4 2006年协会科技进步奖的评选工作

    2006年中国纺织协会科技进步奖的评选工作中,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积极组织申报。经过评审有9项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2项。

1.5 开展咨询工作

    在这一年里,协会为国内外的企业和组织进行咨询,如参加大连市服装纺织行业“十一五”规划咨询项目、国外公司咨询等,有针对性的提出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工业的问题和建议。

2 组织召开专业学术会议

2.1 学术交流会

2.2 水刺非织造布专业技术交流会

2.3 针刺非织造布专业技术交流会

2.4 纺粘非织造布专业技术交流会

2.5 衬布专业技术交流会

2.6超细纤维人造革高新技术研讨会的准备工作,会议将于2007年3月在北京召开
这些会议上,大家交流了新产品开发、生产、市场推广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原料价格、供应、产品销售、产品质量、压价竞争等问题反应强烈,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对提高质量、公平竞争等取得共识。

3 扩大交流和市场开发

3.1 推动产品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为了扩大应用领域的推广,携带产品到农业推广基地试验。虽然结果不理想,但是得到了一些对农用材料的认识也使我们受益非浅。我们还要继续进行这项工作,推动产业用纺织品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3.2 开发国外市场

    为了扩大国外市场,组织企业参加瑞士的非织造布展览会和法兰克福的产业用纺织品展览会。企业反应有收获,扩大了影响,建立了联系,找到了客户。

3.3 与相关协会交流合作

    加大与美国、欧洲、澳洲、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协会的联系和交流,以及与国内汽车、农业、建筑、塑料等协会的合作交流。

4 与产业专业委员会共同完成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交办的工作

    根据学会的安排,进行桑麻基金奖和陈维稷优秀论文的推荐和评选工作。
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是当前发展较快和技术要求较高的一个行业,企业、学校和科研部门在科研、生产、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并在各种场合发表了论文,其中有很多论文内容丰富,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工作成绩突出。在学会的安排下进行推荐和组织专家进行初评,取得很好的效果。

5 军工配套工作

    军工配套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事情,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防现代化。多年来纺织行业在配套工作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挥着技术纺织品的优势,不论在载人航天活动中,还是在武器装备的研究生产中,纺织行业的配套队伍始终是一支生力军,成绩卓著。2006年在军工配套工作中,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5.1 协调配套工作中的问题

5.2 反映军工配套中的问题

5.3 解决原料问题

6 标准工作

    在当前的经济活动中,尤其在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中,标准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根据当前工作的重点要求,开展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6.1 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6.2 出口单耗标准的审定

6.3 国家军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7  2007年工作要点:

7.1 落实国家”十一五”规划,加快行业健康发展

7.2 继续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资源充分利用和降低能耗、开发绿色生产方面开展工作,加大创新力度

7.3 继续在新技术、新产品方面开展专业技术交流活动

7.4 标准工作

7.5 争创名牌工作,大家共同努力,争取在优势项目上有个突破

7.6 办好第七届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

7.7 协会换届工作

8 几点看法

8.1 布局问题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发展很快,又相对比较集中。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辽宁、河北、上海等几个省市占了70%多,中原地区占了20%多,西部地区则很少。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对内陆地区的发展投入更多的关注。我们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走出了这一步,在内蒙、新疆、甘肃等省投入建设。

8.2 价格与质量问题

    当前一些生产厂家和设备生产厂家为了抢占市场,祭出了压价的法宝。有些复合产品的价格甚至比单一原料的产品还要便宜。这些显然是不合理的。我们鼓励公平竞争,在合理的范围内开展价格上的竞争,就是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损耗、降低成本来取得价格上的优势。只有这样,才是正常的竞争,才能充分体现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也能充分体现实践科技发展观。我们提倡这样的竞争,相反,采用以次充好,原料配比不符等办法来压价竞争这是不对的,我们坚决反对。

8.3 人才问题

    有一种说法是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是有道理的。我国当前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的发展已经显现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当前不仅缺乏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也缺乏专业的技师和技工。我想,协会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培养专业人才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抓出成效。

8.4 抓住新时期的发展机遇,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我了解到汽车工业到2010年将发展到年产汽车870万辆(有说890万辆和1000万辆的),其中小汽车500万辆。铁路在“十一五”期间还将修建客运专线9800km,其中时速200km以上的为5457km,总投资12500亿元。垃圾填埋场、水利等都有较大发展。这些建设都给我们创造了机会,我想大家决不会错失良机。

8.5 科学发展观问题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科学发展观是大家都熟记在心的,如何能使这一观念真正发挥实效,确要动一番脑筋。我们的产品都是技术纺织品,都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单一工艺恐难以实现,要走复合工艺、多种材质的路线。同时降低能耗也是一个大问题。我国的能耗较大,单位GDP的能耗为美国的2.5倍,德国的6倍,日本的9

[1] [2] 下一页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是“十五”规划取得基础性成果的最后一年,是轴承协会工作的承上启下年。在中机联的直接关怀下,2006年6月,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召开会员大会,在总结四届工作的基础上,实行换届,选举产生了中轴协第五届领导班子,为轴协工作继续开展建立了组织基础。协会经过前几年的工作实践和总结,中国轴承工业协会逐步形成了贯彻一个发展战略、坚持一个工作方针、实行一个根本转变的发展思路,并在全行业逐步形成共识。在这一共识的引导下,2006年全行业共同努力,开展了大量工作,推动轴承行业取得了快速稳健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轴承行业“十五”规划经济规模总目标超额完成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中央宏观调控的经济环境中,在机械工业主机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全国轴承工业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健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国轴承行业“十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轴承产品销售收入310亿元,产量30亿套,出口创汇9-10亿美元都已提前超额完成。2004年,全行业轴承销售收入达到320亿元,产量32亿套;2005年在产销继续增长的同时,出口创汇11.4亿美元。至此,“十五”明确规定的经济指标皆已超额完成。2006年以来,全行业整体运行稳健,经济效益继续上升。据统计分析,全国轴承行业销售收入预计达到52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6.6%,产量58亿套,较去年同比增长17.6%,出口轴承25.89亿套,较上年同比增长14%,出口创汇14.25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5%。以此分析,我国的轴承工业销售收入跃居世界第三位,早已进入世界轴承大国行列。2002年至2006年全国轴承销售收入按可比口径平均递增16.15%,产量按可比口径平均递增17.21%,发展是快速而稳健的。

  二、轴承行业技术发展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中央宏观调控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轴承行业各企业都把技术进步放在重要位置来抓。2006年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发的一号文件就是积极开展轴承产品质量跨标杆活动,继而推行名牌战略,召开质量会议,组织了两个非常设机构:轴承行业名牌推进委员会和轴承行业打假工作委员会,积极开展了大量的一系列工作。在全行业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充实企业的研发机构,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行业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明显加快。2006年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组织编印出版了《中国轴承产品目录》(伍本)据统计,我国轴承产品的品种规格已达66000多种,特别是汽车轴承、精密机床轴承、铁路轴承、家电轴承等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向高质量、高精度、高附加值轴承产品迈进的局面。如轿车用轮毂轴承带传感器的第三代轴承、研发超过200公里/小时的铁路客车轴承、数控机床精密轴承等近几年发展十分迅猛。军用轴承、航空航天轴承等完全立足于国内,并取得很好发展,为我国国防工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经过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行业联合攻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行业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洛阳轴承检测中心测试,参加攻关任务企业的轴承产品、无异音轴承达到75%以上,已接近和达到国外先进企业产品的水平。2006年,中轴协会同中机联报请国家名牌推进委员会批准将工业轴承列入国家名牌目录,并有万向轴承、ZWZ瓦轴、C&U人本、TMB天马和HRB哈轴等五家企业产品被国家名牌推进委员会授予中国名牌荣誉称号。由于我国轴承行业产能规模的快速增长和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为采用先进工艺装备,实现生产自动化和改变生产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快了轴承生产方式的调整和提高。轴承自动生产线包括磨加工生产线、零件和成品清洗线、装配自动线等都已为广大企业所采用。据不完全统计,全行业有10多家主要轴承企业,有200多条自动生产线在使用,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这些自动线90%都是国内自已开发制造的。这也说明机床行业这几年为我国轴承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行业企业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展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重组、联合、兼并、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近几年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迈出了组织结构调整的有力步伐,中小型国有企业在企业转型方面也做出多种选择,民营企业的实力进一步加强,并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在短期内即产生了积极效果。例如:民营企业万向集团对国有企业的成功收购、人本集团对杭州轴承厂的兼并、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对濒临破产的国有大型企业成都轴承厂的兼并收购,使之起死回生,当年产生经济效益,据了解,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仅铁路轴承的销售收入即可达2亿元以上,不但占据了一定份额的轴承市场,而且大大提升了本企业实力。常州光洋轴承有限公司与日本NTN公司的合资合作中,保留了自己的品牌,基本做到了以市场换技术。这几年跨行业的融资重组、控股轴承企业的方式也开始出现。如河南省永城煤电集团公司在河南省政府协调下,投资洛轴4亿多元,与洛轴有效资产合资合作,控股并组建洛阳LYC股份公司,已经初见成效,受到国内外轴承企业的密切关注。国有、民营、三资企业在行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已从2005年的2.5:5.5:2,2006年初步分析为2.1:5.8:2.1,反映了行业企业结构的调整及变化。可以预测随着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和部分国有中小企业的加快转制,这一结构比例还将会有新的发展变化。随着大集团、“小巨人”企业的发展,有两个企业销售收入已达30亿元以上(瓦轴、万向),有5个企业已达10-20亿元(哈、洛、人本、上海和天马),也就是说有7家企业已达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有可能入围大集团企业;有20个企业已达3至10亿元,有可能入围行业“小巨人”企业;还有35个企业销售收入在1至3亿元。换句话说,全行业有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共62个,其销售收入共计达271亿元,其生产集中度占全国轴承销售收入的52%,经济总规模占全行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四、企业管理水平有新的提升

  2006年以来,在全行业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下,不同所有制企业,结合各自特点,在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又有新的提升。轴承行业企业管理逐步向规范化、国际化管理发展。协会和协会企业管理委员会通过行业管理工作年会、专家论坛、征集优秀论文、参观学习、评选管理进步成果、积极组织推荐轴承行业优秀企业等活动,广泛交流了各企业在转制改组、强化管理、科学创新、开拓市场等方面的经验,对行业管理的优秀成果和先进企业进行了推荐和表彰。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在企业管理1250工程中,开展了大量有效的创新、评选工作,我们协会也积极给予配合。在改革中,多年来,行业涌现出一批改革管理成效显著的企业。瓦轴集团公司、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05年度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称号,瓦轴王路顺、龙溪陈福胜获全国机械工业明星企业家称号,永安轴承被评为管理进步示范企业,重庆长江、丹东、浙江八环、福建永安、南安、东莞TR轴承公司被评为管理基础工作达标企业。2006年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及其企业管理委员会召开了全国轴承行业改革与管理工作会议,对行业中近三年来企业深化改革中,重视企业管理创新、现代化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基础管理工作扎实、重视产品质量、具有良好社会信誉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综合效益和主要经济指标取得迅速发展的企业,经过行业推荐和企业自荐、网上公示和广泛听取意见,经企管委评审和协会审定,给30家企业授予“第三届全国轴承行业先进管理企业”称号。这是轴承行业每隔三年对行业的先进管理企业的最高表彰。

  五、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按照“一个推动、两个加强”的工作方针,2006年进一步加强了信息服务工作,积极开展行业统计信息工作,及时出版全国轴承行业主要企业统计月报和行业统计年报,加大统计资料的分析力度,扩大行业统计信息的覆盖面,及时提出行业动态,使统计信息更好地为会员(企业)、为行业、为政府服务。2004年协会组建成立的“中国轴承行业网”,开办两年来通过发展网员、不断开设新栏目,及时在行业发布信息,为企业咨询服务,现已开设“协会专栏”、“行业新闻”、“统计信息”、“规划预测”、“技术论坛”、“产品目录”、“行业标准”、“质量检测”、“网上展览”“企业通讯录”“热点话题”等二十多个栏目,受到国内外广大网员和客户的欢迎和好评。目前已有网员119家。为了推进中国轴承行业网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发挥各方面办好中国轴承行业网的积极性,经过批准,2006年已正式注册为北京中轴协科技信息有限公司,逐步走向产业化。中国轴承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机电工业价格协会正在积极编印产销企业和用户企盼的新版《中国轴承产品价格目录》,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出版。轴承行业主要杂志、期刊和中国轴承行业网等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传递行业信息和动态,更好地发挥作用,使那些误导的消息不攻自破,大为减少。正气得宏扬,企业多受益,为推动行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搞越好

  由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牵头举办的中国国际轴承及其专用装备展览会,从1990年起,已经办了九届,一届比一届办得好。2006年举办的第九届轴承国际展创历史最好水平,获得圆满成功。展会规模空前,展览面积达3万平方米;人气旺盛,展期四天,观众达8万人次。海外参观和采购的有34个国家和地区。据参展商问卷调查统计,接待国外客户平均每家129人次,最多的达1000人次。展品品位高,布置形式新颖。国内外厂商,不仅有大量的先进轴承产品的实物以及相关设备,还有声相介绍,使人们大开眼界。有的企业租用专机运来大型参观团,学习先进技术,进行技术交流;有的利用展会平台,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展战略发布会、代理商恳谈会,扩大宣传,洽谈贸易。已经了解到的成交额达1810万美元,2.6亿元人民币,意向额5600万美元,5.4亿元人民币。展会期间还举办了技术讲座,受到国内外轴承企业、客户的欢迎。中国国际轴承展已办成国内甚至国际唯一的、具有一定吸引力和知名度的轴承专业展览会。国际轴承展期间日本轴承工业会、美国轴承制造协会、欧洲轴承制造者协会联合会、俄罗斯轴承工业协会等外国同行,积极组团,除参加展会外,还与我们开展协会工作交流活动,互通行业信息,研讨共同关注的问题,使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创了新局面。通过组织企业走出国门办展和参展,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寻找国外市场产品定位和需求方向,寻求到合作伙伴和代理商。为了推动和加强轴承专业展览的工作,并向产业化过渡,协会于2006年正式注册成立了“北京中轴协展览有限公司”,现正积极开展工作,为把轴承国际展办得更好奠定了组织基础。

  七、协助政府组织编制“十一五”轴承行业发展规划

  2006年是行业“十五”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在总结“十五”工作的基础上,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一部署下,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协助政府组织编制和报送了“十一五”规划送审稿,受到机械工业联合会有关领导的好评和赞扬。为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轴承行业的发展,着力自主创新,提高质量效益,实现中国轴承工业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快建设轴承强国的步伐,2006年9月间召开了由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主办、中轴协规划发展咨询工作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承办的全国轴承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研讨会,共商轴承行业“十一五”规划发展大计,明确了编制规划的目的要求,提出了轴承行业“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发展战略、发展重点、组织攻关、措施意见和政策建议等等。并明确提出将轴承行业的人力资源职工教育和企业改革管理纳入轴承行业“十一五”规划

[1] [2] 下一页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总结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王树田(二○○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我受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四届理事会的委托,向协会第五次会员大会做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总结报告,请予以审议。第一部分 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的主要工作四年来,中国纺机协会在广大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工作方针,围绕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促进整体水平提高,积极探索协会工作规律,开拓创新,使协会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一、坚持协会办会方向四年来,纺织机械行业保持了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势头, 纺机协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协调政府部门和纺织机械行业之间的沟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积极贯彻党和政府有关宏观调控的政策、法规、法令,帮助和引导纺织机械企业适时进行结构调整,促使纺织机械的地域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以及产品结构逐步趋向合理。纺机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于2003年四月产生,2003年也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虽然行业协会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是纺机协会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使行业协会得以顺利发展。众所周知,在WTO体制下,协会组织可以承担许多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事务,而这些事务不宜或难以由政府和企业直接承担。在国家间的贸易争端和纠纷中,协会可以发挥一种缓冲功能,帮助企业和国家利用WTO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实际上,协会组织可以将其在国内市场上的中介功能扩大到国际市场范围,同时将其与政府之间的被管辖关系和合作关系转化为一种以合作为主的新型关系。协会四届理事会抓住历史机遇,充分研究行业发展中具有方向性和方针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寻找协会工作的双向服务领域,在推动行业发展上产生实际效果。二、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四届理事会成立伊始就认真分析了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状况,从历年纺织机械产品市场构成对比分析进口纺织机械和国内纺织机械产品情况、纺织机械产品拥有专利情况以及纺织机械著名企业的发展等情况,明确提出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必须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战略。协会的行业工作必须围绕这一方针来开展。为此,纺机协会开展了一系列行业活动。成立“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科技专家库”,专门制定了《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纺织机械科技专家库专家成员工作条例(试行)》,确定了第一批13个类别共71位专家为 “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科技专家库”成员。从此,纺机协会在开展各种行业活动中拥有了一支专家队伍。2004年提出纺织机械行业技术创新项目的建议项目书。其内容是,提出当时纺织机械行业新产品开发研制项目25项,制造工艺技术项目9项,以及建议当年纺织机械重点发展产品和技术7项。围绕2004年积极倡导全行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工作的同时,纺机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和纺织工程学会纺织机械专业委员会广泛开展了技术交流、技术讲座和专题调研等活动。同时组织了全行业的专利技术讲座和培训工作。2005年协会提出《纺织工业十项成套关键设备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目录》,得到纺织机械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37个主机生产企业和上百家配套件、器材生产企业积极投入开发研制这些关键产品,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些项目已初见成效。近几年纺织工业和纺织机械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纺机协会对此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使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今欧美日等强国,无一不是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强国,都是依赖重大技术装备这一核心装备制造业的带动完成了工业化。因此,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体现,没有重大装备制造技术,就没有掌握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主动权和长久发展力,也就无法实现工业化。我国纺织工业的情况同样如此。纺机协会通过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汇报,目前,《新型纺织机械专项》已经列入《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规划项目》目录;《新一代纺织装备》已经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重大攻关项目》目录。同时,纺机协会编写了《纺织机械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性意见》(讨论稿)。《指导性意见》(讨论稿)是听取了行业内外方方面面的专业人士的意见,经过反复研究后定稿的。在这次会员大会上要进一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最终形成“十一五”期间引导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三、全面提高协会组织和协调行业工作的行为能力协会不是政府,不能行使政府所能行使的权力。协会也不是生产企业,其行为方式必须从行业利益出发。如何做既有益于行业的事而又能提高协会行业工作的有效性,是协会理事会重点研究的工作之一。本届理事会在提高协会行业行为能力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加强协会的基础性工作行业协会需要的不是权力,而是比权利更重要的能力。如果行业协会不能掌握全行业的基本情况,说不清行业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代表和反映行业的利益。因此,协会要履行职责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近几年,纺机协会从最基本的要素抓起,着手建立纺织机械行业基础数据库。目前已基本成型的有:纺织机械产品数据库(国内、国际两个部分)、纺织机械行业企业库、纺织机械行业统计资料库、纺织机械行业科技专家库等等。正是由于从基础工作抓起,纺机协会“统揽全局”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不论是向政府反映情况,还是同国际相关组织交往。都能够体现行业的全面性和关键要点。2、借助依法行政,提高协会组织协调行业的工作能力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开始较大程度地发挥基础性作用。纺织机械行业是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行业协会如何在行业发展中恰当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在促进行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协会努力探索的主要内容。近几年,纺机协会加强了纺织机械行业产品标准管理工作,并围绕着产品质量评价,推动了行业的产品检测工作。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和纺机企业广泛的支持以及各方面的帮助。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情况,这一工作对行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都十分重要。为提高纺织机械产品的质量水平和竞争力,协会在行业推广产品可靠性工作,也得到了纺机企业普遍的支持。3、协会为增强驾驭市场的能力,抓住了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行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强行业指导、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策划和组织行业活动的能力;调动广大会员企业积极性的能力和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及关系的能力。要提高这些能力,就要针对行业、企业的需求,开展各种能够促进行业发展,满足会员单位发展需要,特别是长远发展需要的活动。四、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国际合作步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成为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中国市场逐步国际化,如何顺应这个变化、既迎接挑战而又能抓住机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大事。在这方面我们抓了四项工作:一是在近几年纺织机械行业生产经营工作座谈会和年度理事会上,增加了有关全球经济一体化在纺织机械领域发生变化的内容以及相关的战略研究报告,扩大经济一体化给纺织机械行业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的宣传工作;二是更好地研究和探讨入世后的协会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探讨在政府职能转换和入世后协会工作重点。三是积极参与“竞争与合作”的相关工作,重点开展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企业切身利益的宣传推广,以及知识产权争端、纠纷的协调与调节工作。四是成立了协会国际部,对外联络工作已经开始成为纺机协会的一项常规业务。几年来,我们不但与国外相关组织、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联系并建立了稳固的网络,还14次组团赴国外及台湾省考察访问、参加展览,而且吸收接纳外商投资企业入会,成为纺机协会新的会员。五、搞好协会出版物和行业的宣传工作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目前有《纺织机械》、《纺织器材》(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和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共同主办)两本全国性专业期刊,以及行业内部刊物《纺织机械信息》。近几年,协会在出版物的管理方面进行了人员调整,使其整体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纺织机械信息》在信息的及时性、可读性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协会的网站也及时进行了更新。今年协会网站将和专业网络公司进行合作,使协会网站真正成为纺织机械行业的权威性的门户网站。另外,协会为加强对纺织机械行业的宣传,与《中国纺织报》、《纺织导报》等行业内有广泛影响的新闻媒体结成了新闻合作伙伴关系。除此以外,纺机协会近几年编辑出版了大量的会议文献、论文集以及大型行业活动的评估报告等,今年还将出版《无梭织机手册》。纺机协会和纺织工程学会纺织机械专业委员会一起,在协会名誉理事长凌宝银同志的领导下,广泛开展了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工作。这里仅汇报两方面的成果:1、组织推荐纺织机械行业积极参与桑麻纺织科技奖活动桑麻基金奖是香港桑麻基金会以支持和推动纺织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为宗旨设立的纺织行业最有影响力的奖励活动。纺机协会和学会纺机器材专业委组织纺机行业的评定工作并积极进行提名推荐,最终由桑麻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决定,近几年纺机行业获奖情况: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共计一等奖  112名二等奖 2237名推荐单位推荐36716名2、广泛开展了行业的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工作,出版了大量的学术文献,在纺织机械行业科技进步过程中贡献重大。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工作和专业文献评审一览表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合计学术活动、技术交流会11次4次8次7次30次入围论文148篇73篇89篇56篇264篇出版论文集1本1本3本2本7本论文集:1.2003年新型橡胶器材研讨会论文集2.第二届纺织机械先进制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3.第八届纺机器材热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4.纺织机械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5.纺织橡胶器材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论文资料集6.第三届纺机数控切削加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7.“十一五”印染机械科学发展研讨会专辑(《纺织机械》2007年第一期 六、积极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广泛开展行业活动四年来,纺机协会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主动承担政府各部门交办的任务。有些属于行业公益事项,无论政府是否交办,纺机协会都会去做,并主动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做的主要工作有:组织参加国家级新产品试产计划专家评审工作(27项);编写《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纺织机械部分)方案意见;对国家《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新型纺织机械项目》提出专家评审意见材料。对《纺织机械产品进出口税则目录》修改建议等。对《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中国鼓励引进技术目录》、《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提出方案意见;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编制《纺织机械工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纺织机械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接受国家科技部委托,编制《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重大攻关项目》的《新一代纺织装备》部分。对经济普查中有关纺织机械目录提出修改意见等。认真做好行业的统计工作,定期提供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为宏观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行业信息。除了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协会还广泛的开展了各种行业性活动。积极参与、组织中国机械企业联合会举办的“创新成果奖”的活动,并荣获十佳组织单位的称号。组织纺织机械行业参加《首届中国纺织企业文化年》活动, 并有七个企业获奖。参加了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中国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高级研讨会”,并对纺织机械行业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了书面调查。参与每年出版的《纺织工业发展报告》的编写工作等等。七、强调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积极发展会员企业专业委员会是协会开展行业活动的重要分支机构。纺机协会经民政部正式批准的专业委员会有14个,其中电器、仪器专业委员会正在办理更名手续,变更为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仪器专业委员会。由于纺织机械行业门类繁多,产品品种和服务对象涉及广泛,利用专业委员会既保证依托纺织工业大的服务对象、围绕纺织机械行业整体的发展战略开展工作,又便于对细分市场的各方面工作开展深入研究。往往一个专业委员会里的企业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工艺、产品用途和服务对象都在一个市场范畴内,但如何共同发展,在经营方式、行为模式和长远发展等方面都能够多方面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纺机协会非常注重利用专业委员会开展行业活动。四年来,有许多专业委员会工作开展的很好,有声有色,企业也积极参与,业已经成为行业活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也应该看到,大部分专业委员会是协会成立初期设立的,本身带有较为浓重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如专业划分不合理,组织机构不科学等,因此活动开展得不尽人意。近几年,协会对现行的专业委员会全部按照民政部《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办法》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专业委员会将广泛深入的开展行业活动。协会会员管理也是协会自身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纺织机械行业和全国的形势一样,近几年在体制改革、体制创新方面发展很快,会员情况的变化也非常大。现在新兴的企业很多,有些企业刚刚进入纺织机械行业,对纺机协会并不了解,因此协会就要去宣传,邀请他们加入协会。目前,协会会员的结构变化很大,不仅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加入协会,外商独资、合资企业也加入了协会,而且踊跃参加行业活动。八、整合纺织机械行业国际展览会市场迈出艰难的第一步近些年来,纺织机械行业展览会过多过滥是纺织机械生产企业共同的感受,减少展览会的数量,提高展览会的质量是纺机企业的共同呼声。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沉重的展览费用,已经成为制约纺织机械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纺机企业纷纷要求协会从行业发展出发,主动对展览会市场进行整合。由于情况复杂,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协会对这项工作十分慎重。进行了充分研究、分析后我们认为,在亚洲每四年就有五个大型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即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海纺织工业展览会和亚洲纺织机械展览会。对于这些展览会,国内企业、欧洲和日本的企业基本都要参加。如果将这三个展览会整合成一个展览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企业将由原来每四年参加五个展会变为每四年参加两个展会。如果能够实现这一方案,不仅有利于纺织机械展览业的发展,更有利于纺织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方案可行性的论证,我们认为难点在欧洲(欧洲纺织机械展览会的主办者)。因此,我们于2004年开始与欧洲纺机协会(欧洲纺织机械制造商联合会)接触。经过漫长谈判,内容涉及展会的每一个细节,终于达成合并展览会的一致意见。2006年上半年开始和上海纺织工业展览会协商。我们认为,展览会的整合工作是有益于纺织机械行业整体发展,涉及到每个纺织机械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九、强调行业信息工作的重要性,信息管理工作有所提高行业信息工作是行业内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向国家经济管理机构反映行业发展情况的基础,是企业决策的根据,是服务会员单位的有效工具,也是提升协会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的说明书。由于行业的信息工作具有中立性、共性和服务对象多面化的特点,因此,纺机协会不仅对行业信息工作非常重视,而且加强了管理,提高了善于经营的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纺机协会的信息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纺织机械产品产量、主要经济指标、纺织机械产品进出口的月报、季报、年报等完整的报表体系。为更好地利用好统计资源,协会统计系统在今年将实现行业信息共享机制,获得授权的单位可以网上查询行业统计数据,在信息服务现代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为做好行业信息的管理工作,协会成立了信息部,并不断充实力量。每两年协会要专门对企业从事统计工作同志的辛勤劳动给予肯定,予以表彰。目前,纺机行业已基本形成了新的信息网络系统,开始发挥为行业服务的作用。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协会的行业信息的管理工作经验不足,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共享的广泛性方面亟待提高。另外,密切协作、相互支持、数据共享是做好行业信息工作的必要条件,协会的行业信息工作希望得到行业内更多的企业和有识之士的支持、关心。十、加强纺织机械行业市场监测工作,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服务加强纺织机械行业的经济运行分析,搞好信息导向。是纺机协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做好行业的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我们强调:要重视统计数据采集工作,把综合统计数据、行业统计数据、重点企业和区域信息等有机结合起来,确保采集渠道畅通,数据及时准确。同时,要坚持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并重,加强对相关市场形势和变化趋势的研究,逐步由事后分析转向超前预测,准确把握纺织机械行业经济运行走势;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新问题,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在加强运行分析的基础上,搞好信息导向工作,及时发布运行动态和政策信息,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服务。几年来,由于坚持不懈的探索,协会的经济运行分析得到了行业和企业的充分肯定。每年协会举行的纺机行业生产经营座谈会已经成为行业的一项重要活动,并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第二部分 几点体会一、要在涉及行业发展方向性、方针性问题上提高服务水平行业协会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是涉及行业发展方向性、方针性的大问题,以及企业最为关心的内容。如果协会不能提供高层次、高质量的服务,不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给企业以启发和帮助,甚至是引导,全部工作只是停留在琐碎的微观层面上,协会就很难有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这一点,我们在和发达国家的同行们的接触过程中体会很深。二、坚持企业家办会的方向是协会工作的必由之路纺机协会是以企业为主组成的社团组织,职责就是为企业服务和为政府服务,推动行业发展。会员是协会的生存基础,只要是面向市场经济的协会,就必须走企业家办会的道路。发挥企业家的才干,创造企业家参加行业管理的条件,营造企业家成长的氛围,不仅是搞好协会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行业协会的历史责任。今后,我们一定要更加注意发挥理事、常务理事的作用,这是使协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举措。我们深深体会到,协会工作者一定要善于同企业、同企业家交朋友,从他们身上获得知识和智慧。三、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协会工作规律,提高协会工作水平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自我发展、行业自律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行业协会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难。一是各级政府,特别是一些业务主管单位对培育发展行业协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二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行业协会的指导、管理、监督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三是行政依附性强,大多数行业协会基本上处于“官办官管官运作”的状况;四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相当多的行业协会有名无责,有名无实,空负荷运转。积极主动地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协会工作规律是本届协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与经济转型期,政府职能转换还不到位,协会工作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困难。本届协会坚持做一个有作为的协会,在自我加压中选择“双向服务”课题,在努力寻求各方面支持中,改善协会生存环境。四、不断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是搞好协会工作的保证协会要协调和组织行业活动,必须做好自身工作。近几年,纺机协会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协会办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部门间的协同办公和工作程序规范化以及内部信息交换无障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协会进行了VI设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这项工作是协会树品牌必须做的基础工作。它使协会的形象高度统一,使协会的视觉传播资源充分利用,达到最理想的品牌传播效果。协会的自身建设过程也是不断得到提供的过程。几年来,纺机协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仅增强了协会实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协会员工的自信心。第三部分 关于今后工作的建议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是一个已经有近16年历史的协会,是一个组织上日益成熟、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协会,也是一个发展势头很好的协会。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协会将承担更加繁重的任务。经过四届协会以后,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又有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度,这将是对新一届协会的考验。现根据本届协会的工作体会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工作建议: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推动行业发展,是协会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当前,我们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纺织机械行业前二十多年基本是一种粗放型发展模式,靠的是低水平和更加劳动密集的扩张。其表现为拼价格,技术进步意识不强,企业差异性小,核心竞争力不突出。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种状况同形势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一定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上做文章;二是要把行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实现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三是抓住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全面提升纺织机械行业的整体水平。二、积极探索行业管理的有效途径,进一步规范协会工作协会除积极协助政府做好市场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行业法规、规范、技术标准的建立、健全工作外,还要结合本届协会四年的实践、体会,建议把以下工作纳入行业管理的常规化工作之中,使协会的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这些工作有:一是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公布行业市场指数;二是抓好科技示范工程,并以此为载体抓好技术进步;三是抓好协会的培训工作;四是搞好《纺织机械》、《纺织器材》、《纺织机械信息》等一批协会刊物的出版发行工作,以及“纺机协会网站”的建设工作;五是做好“百强企业评价推介”活动及相应的企业家论坛;六是做好展会整合工作,使协会拥有的 “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的品牌更加发扬光大。要坚持协会工作的创新。协会每年一定要有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以及会员企业要求而安排的一些新的活动,并要特别注重实效;常规性的工作要力求抓出质量。三、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协会工作规律,把纺机协会办成有活力有实力的协会落实协会的服务宗旨,是一个事关协会工作方向的大问题,也是协会有无凝聚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协会只有通过服务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协会工作一定要紧紧围绕“双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为行业的发展多办好事,多办实事。坚持企业家办会方向,坚持加强协会之间的合作,坚持以会员单位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协会工作的标准。适时、适度、有质量、有成效地组织活动是协会工作的重要途径。以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章程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机制为规范,提高共同为会员企业服务和推动行业发展的能力。协会要在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上,以及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上,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协会一定要善于利用好社会资源,搞好公共关系,改善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协会工作,必须树立“经营协会”的理念。行业协会作为社会中介组织,它的产品就是服务。协会要不断在策划项目中,创造性工作,提高自身的服务价值。协会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增强自养、自立能力,创造出一个有活力、有实力的协会。通过四年的协会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协会实力的形成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在会员企业中有凝聚力;其二,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其三,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其四,协会的实力来源于活力。 From:https://www.zongjiefanwen.com/Article/gzzj/shengchan/201205/10195.html
    Copyright © 2012 总结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