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总结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年终工作总结 >> 正文

2006年财贸系统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安排

来源: 年终工作总结 

 2006年,财监系统各部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跻身全国县级两百强”目标,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发扬争先创优精神,全力干事,奋发进取,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积极推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s0100

 一、发挥民政职能优势,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1、立足为民解困,开展了面对困难群体的各项社会救助。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机制健康运行。通过加强督查,科学指导,完善管理,发展副业,全市各敬老院管理规范有序,五保对象生活安稳幸福。目前,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生活费已达3020元/年。全市19所敬老院共落实生产用地85.3亩,生产蔬菜13.5万多斤,饲养生猪180头,大部分敬老院蔬菜、猪肉实现基本能够自给,并吸引自费托养老人50名。城乡低保及春夏荒救济落实到位。认真执行动态低保制度,目前城镇居民低保对象停保30户100人,农村低保对象停保396户933人。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共4817户8167人,其中:城镇居民低保户362户776人,农村低保户4455户7391人。累计发放低保金441.8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低保金63.2万元,农村村民低保金378.6万元。审批减免1401名困难学生学费145.6万元。元旦、春节期间,拨出慰问金122万元;春夏荒期间,下拨救济款9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928户11000人,并及时做好了“5.4龙卷风”、“6.18”洪涝灾害救助工作。wWw.zONGjIeFanweN.com慈善救助有效实施。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慈善资金41.5万元。开展重病医疗、特困群众、特困学生救助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36.8万元,受救助人员1100人次。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正式施行。制订并实施了《我市市医疗救助工作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发放救助金23.8万元,救助患病困难群众679人。接受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申请865人,实际救助729名,累计发放救助金3.6万元。

 2、立足基层稳定与发展,开展了村委换届选举和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在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注重发扬民主,规范操作,强化督查,选举工作顺利,成效较好。表现为选举成功率高,全市555个村,有552个已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另有3个村要实行缓选),其中538个村选成选足,成功率达97.5%,没有出现空白村;选民参选热情高,全市选民总数384413人,其中实际参选选民有367718人,参选率为95.7%;村委会成员素质良好,全市村委会成员数1392人,其中党员人数占总数62.4%。初中以文化程度占总数的93.10%。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行政成本、推进城镇化和发展要素集聚出发,深入开展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调研,精心拟定调整方案,做好上下级的衔接沟通,稳妥推进方案的实施。全市27个乡镇,调整为21个乡镇,包括2个街道、13个镇、6个乡,调整率22.2%。

 3、立足争先创优,开展了争创双拥模范城和老龄工作先进市活动。围绕争创双拥活动,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圆满完成退伍安置任务。共安置2007年冬季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299人,共发放安置保障金126.9万元。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及时发放义务兵家属和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220.9万元,制定出台《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暂行办法》,确保重点优抚对象的优抚标准与我市生活水平同步增长。据测算,实施自然增长机制后,全市优待金支出增加120多万元。做好了争创的各项准备工作,整个争创工作得到盛市检查组的充分肯定。我市被授予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围绕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活动,加快推进市、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三级老龄工作网络及活动场所建设,促进老龄工作深化发展。全面部署实施家庭协议养老工作,提高家庭赡养水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依托老年电大、老年大学,扎实开展老年人文化教育,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目前,正在接受老年电大教育老年人达1837人,在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达600人。依托社区,广泛开展各类社区老人文体活动。全市10个社区,组建老年文艺团队11个。

 二、加强财税征收管理,促进收入持续增长

 1、大力组织收入。坚持“抓大不放斜的税收征管方针,开展漏征漏管户清理。进一步推进个体税收“三等九级”的征管办法。加强与金融系统的沟通,扩大网上申报和银行扣款范围,至9月底,90%的企业实现“网上申报”,“网上申报”企业和“双定”户实现了税款的银行扣缴。探索建立基金户的联网扣税模式,推进个体

8页,当前第1页12345678

工商业户及自由职业者办卡扣缴养老、医保费扩面工作,真正实现纳税人从办理申报到缴纳税费全过程的电子化。推行稽查责任制,制订《案件处理、处罚集体审议及报批制度》、《税务检查时效管理办法》,提高稽查效率。完善国地税、工商、公安、金融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促进税收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努力做到应收尽收。1-9月,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4.5亿元,完成年计划79.3%,增长18.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亿元,完成年计划76.4%,增长23.5%。财政总支出完成42225万元,增长26.6%。预计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05亿元,增长18.6%,地方财政收入3.65亿元,增长17%。1-9月,地税部门完成各项收入30783万元,增长12.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2万元,增长7.9%。预计全年实现地方税收收入3亿元,增长14%。国税组织各项收入20084万元,增长17.3%。其中烟草公司分别上交国税691.7万元,地税969.3万元。

 2、优化收支结构。正确分析今年水泥等传统支柱产业税收大幅下降的严峻形势,调整收入结构,强化税源监控。及时调整房地产行业税收政策;完善土地增值税管理办法,扩大土地增值税的预征范围;出台《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办法》;扩大印花税预征范围,开展客运行业纳税评估,规范客运企业税收管理;调整木材行业税收政策,进一步规范木材行业税收征管,加强社保费收入征管。对年纳地税额在1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税源监控,强化税收动态管理,确保税收的及时入库。严格支出安排。制定《我市市部门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我市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和《我市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预算编制标准、程序;坚持“保吃饭”与“搞建设”相结合。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不留缺口”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编制赤字预算。集中财力保重点、保急需。财政支出向工业发展、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倾斜,其中企业贴息资金增长11.1%,农业支出增长67.5%,教育投入增长11.7%,公共卫生支出增长56%,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增长28.2%,公检法司支出增长16.7%。

 3、积极培育财源。及时调整财税扶持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培植新兴财源。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申报和管理,加大了技改贴息支持力度,安排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2600万元,推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担保中心的政府信用担保作用,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和其它各项盛市财税优惠政策,1-9月,地税对23户企业审批减免企业所得税金额4709万元,批准38户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1245万元,办理69户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认定;国税办理各类退税5509万元,其中出口退税1287万元,资源综合利用退税2684万元,民政福利企业退税1174万元,所得税汇算清缴多缴退税364万元,办理征前减免税收1104万元,为4100多户纳税人办理起征点见面手续。积极向上级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国债资金。1-9月,向上引资额超亿元。加强财政性资金的调度和管理,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确保重点建设资金的需求。认真选择政府外债投向,积极主动与金融机构衔接,通过国有独资公司向金融机构贷款,2006年共融资1.1亿元。加强资产出租管理,努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三、坚持发展稳健并重,促进金融地方共赢

 1、加强窗口指导,优化信贷结构。定期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会和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专题座谈会,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范围,促进信贷总量平稳增长;认真抓好各项货币政策的落实工作,跟踪各项货币政策措施的实施效应;按照国家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的要求,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金融机构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协调,调整信贷结构,增加信贷有效投放。加强与市外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举办了首届投融资项目洽谈会,向市外20多家金融机构推介项目50个,现场签约19个,协议融资11亿元,已到位资金亿元。全市存贷总量实现稳健增长,9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3.2亿元,比年初增93468万元,增长14.65%,同比多增4546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6.3亿元,比年初增63345万元,增长12.67%,同比多增31849万元。余额存贷比77%,增量存贷比67.8%,超过XX市平均增幅24.3个百分点。引进市外信贷资金3.73亿元。

 2、加强信用建设,改善金融环境。出台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把促进改善区域警容生态环境作为金融服务地方经

8页,当前第2页12345678

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组织开展“信贷守信企业评驯活动和重点支持企业的筛选活动,评选出信贷守信企业86家,2006年金融支持重点中小企业37家。深入开展信用村建设,共创建信用村214个,比年初增加39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9%;评出信用户82207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8%。9月末,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6795万元,余额23065万元。继续实施公务员信用证制度,完善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用证制度。

 3、加强调查研究,指导科学信贷。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情况调查,提出了改革和完善金融机制,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有关建议。开展水泥行业经营现状调查,提出了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和优化传统产业等有关建议。开展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外贸出口、金融支持春耕生产、对金融重点支持的中小企业贷款发放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及办理票据贴现、农信社不良贷款清收和成本费用控制等情况调查,密切关注和掌握日趋活跃的民间借贷情况,加强金融政策宣传和指导,引导民间资金合法借贷,为金融进一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机构内控建设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四、强化市场秩序整顿,促进经济社会安全

 1、切实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成立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文明确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分段监管职责,理顺部门之间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加快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出台实施《我市市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实施方案》。目前以“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网建设全面铺开,其中连锁超市在乡镇的覆盖面已达70%以上,年内有望达到100%,创建放心店的行政村也已达到40%以上。在监管责任网方面,各级相互间签订了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了责任机制;发布实施《我市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拟定《我市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在群众监管网方面,按照“多网合一、一网多用、资源共享、网络共用”的原则,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机构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目前全市30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和教育系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站已挂牌运作,全市累计聘用各级食品安全监督员700多名。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制定实施了《我市市食品安全分段整治实施方案》、《2006年我市市食品安全工作要点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工作计划》。加强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治,建立了全市食品生产企业信息档案库,深入实施商品准入制度,加强了食品流通市场的整治。抓好农村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和零售药店GSP认证工作,加强了药械市场的专项整治。

 2、积极开展流通市场和特种设备安全整治。坚持日常整治,重抓节日整治,加强联合整治,开展“打假保农业”、“打假保节日”、“打假保农业”、“打假保建设”等各项整治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消费安全。在整治中,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516个,涉案总金额达2698.5万元,罚没款总额达187.3万元。其中,查办各类大要案件137起。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查。专项整治学校锅炉和液化气超期钢瓶,开展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单位、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气体的生产经营单位等安全检查,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开展特种设备操作工岗位培训,提高了特种设备操作工的持证上岗率。

 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

 1、积极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质监部门专门制定了《我市市2006—2007年名牌培育发展规划》,共有34个企业被列为培育对象。完成了2006年度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标建议与推荐工作,上报上XX虎山集团水泥产品和江化股份公司的DMF产品评价目标建议材料,开展了2006年度国家免检产品、XX名牌产品、XX名牌产品的申报与复评相关工作。其中申报XX名牌产品企业13家,申报XX名牌产品企业5家的,分别为XX我市变压器有限公司的电力变压器、XX我市三友电子有限公司的节能灯管、恒亮蜂产品公司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的蜂产品、我市猕猴桃产业化协会的猕猴桃。我市牌猕猴桃、恒丰园牌蜂产品已顺利通过复评,我市牌蜂产品新获2006年XX名牌产品称号,至此,我市市XX名牌产品已达8只。及时打击假冒名牌行为,在温州市鹿城区中山北路铁路桥底端掉一制售假冒窝点,当场查封涉嫌假冒国家免检、XX名牌的“虎球”牌水泥27吨,包装袋1000余只,制假工具3台。

 2、积极培育和发展品牌商标。工商部门制订了《我市市加快实施品牌战略规划》,明确“四个一”目标,即:建立一个省级蜂产品商标品牌基地,帮助引导一批

8页,当前第3页12345678

企业注册商标,规划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商标;培育一批盛XX市著名商标。力争三年内为我市培育出全国驰名商标1件,新培育省著名商标5件、XX市著名商标15件、商标品牌基地1个。围绕这一目标,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组织27件商标盛市著名商标在《XX日报》上展出,展示了我市实施商标品牌战和争创成果;为民营企业主举办了“我市市商标品牌战略专题报告会”,对全市400多家中小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商标知识培训。支持企业争创省市著名商标,推荐恒亮蜂产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参加XX省著名商标评审,目前已全部通过了预审。进一步健全完善创牌激励机制,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奖励。大力打击商标违法行为,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43起,案值68万元,罚款金额12万元。

 3、积极开展质量帮扶活动。质监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市人造板行业质量帮扶活动实施方案》,推出了质量管理免费培训、检测技术配套服务、培育发展名牌产品等七项帮扶内容。通过帮扶服务,4家企业争取到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5家细木工板企业提出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取证申请,2家企业产品列入名牌产品培育规划。制订了《关于加强消防器材行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通知》文件,加大对消防器材产品的巡查力度,组织有关专家指导消防器材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计量管理体系,帮助企业申报市场准入证照,采用先进科学的计量检验检测设备,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提升我市消防器材产品质量。积极争取组建省级消防器材产品检测中心和林产品检测中心升格为省级检测中心,着手建造“产品质量综合检测大楼”,目前前期相关筹建工作正在有序展开。做好标准化与计量工作,制订2006-2007年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项目规划,其中《无公害板栗》、《无公害猕猴桃》项目分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推广实施项目。引导企业建立与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通过努力,XX虎山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了标准化良好行为“AAA”水平确认评审,成为全省首获此项认证的水泥企业。

 财监系统2007年工作要点

 2007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07年工作,对于我市实现“十一·五”计划目标起好步、开好局,为我市跻身全国县级两百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财监系统的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跻身全国县级两百强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争先创优精神,积极服务经济建设,努力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发挥民政调谐作用,和谐社会群体间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促进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自然规律运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社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弱势群体;老年群体也在不断壮大,成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军队行使着保家卫国、保驾护航的职能,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民政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发挥调谐作用,努力提高三类群体在社会中的和谐度。

 1、救助困难群众。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好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运转协调、资金到位、管理规范、网络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是进一步健全灾害应急体系。健全部门间应急灾害的联动工作机制,形成灾害管理预案体系;全面加强灾情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灾情的监测、预警、预报水平;灾后恢复重建要纳入规范的项目管理并逐步形成规范的工作体系。二是切实提升低保规范化操作水平。完善乡镇、街道劳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机构建设,构建“一口上下”的救助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社会救助管理水平。进一步做好分类施保工作,实现合理、科学救助。努力探索解决低保边缘户生活困难问题。健全社会监督办法,加大低保核查力度,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目标。三是确保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长效发展。妥善解决好经济空壳村的五保老人供养经费负担问题,确保五保供养经费、实物足额筹措,巩固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大力推行民主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敬老院稳定有序运作。大力发展以农副业生产为核心的院办经济,实现以副补院。四是规范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做好医疗救助审批工作,确保医疗救助政策落到实处。整合社会资源,拓宽筹资渠道,落实救助经费,推动医疗救助长效运转

8页,当前第4页12345678

。五是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制订城市生活无着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文件,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民政实施,区域合作”的工作运行模式。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原则,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救助时效。六是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建设。创新慈善资金募集方式,广泛整合市内外资源,大力募集慈善基金。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救助活动,充分发挥慈善救助的应急作用。

 2、关注老年群体。进一步健全市、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三级老龄工作体系。完善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建好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深入推行农村老年人协议养老方法,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完善老年人服务设施,坚持政府倡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多元化投入、市场化管理的路子,逐步增加对老年服务设施的投入。市老年教育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电大分校和老年公寓要做到设施齐全、活动正常,街道、社区要建好、管好老年活动中心(室)、老年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生活照料、文化教育和权益维护网络,建好社区老年协会和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按照“3587工程”的要求,深化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健全老年体协和老年文艺团体等群众组织,经常开展基层老年文体活动。加强老年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力争老年人注册就读率和受教育率达到老年人总数的5%以上。

 3、深入拥军活动。建立完善抚恤、优待、补助、褒扬相结合的多层次优抚制度和服务体系。根据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自然增机制管理办法,适时调整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费补助标准,改善他们的基本生活。进一步深化安置工作改革,稳妥做好货币化安置工作。继续完善落实退伍安置配套制度,突出抓好退役军人自谋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推荐工作,为其就业创造条件,解决后顾之忧。建成上下协调、运转高效、服务多方位的双拥工作体系,深化军地共建工作,多方位多角度地支持部队建设,努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二、坚持效益公平并重,发挥财税调控作用,和谐经济社会发展速度

 把握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财税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依照职能职责,坚持效益与公平并重,科学发挥调控作用,和谐经济社会发展速度。

 1、坚持依法治税。围绕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国税收入亿元的预期目标,坚持依法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做好组织收入工作。一是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对工业园区及部分控制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推行税收会计一级核算,采取强有力措施清理欠税。进一步推进个体税收“三等九级”征管办法。进一步做好税务公开工作,理顺税收征管秩序。加强纳税户籍管理,严格发票管理。以税收征管的理念抓好社保费的征缴工作,实现税费“同申报、同征管、同稽查”。二是完善税收管理。探索资源税由收购单位(水泥企业)、乡镇实行代扣代缴管理办法。对竹、木材行业实行查账、核定、双定相结合的多元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工作,强化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和连年亏损企业的管理。三是提高税收稽查水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强化税收稽查,完善《责成自查制度》和《税务稽查约谈制度》,建立《案件特性分析制度》,打击各种抗税欠税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四是进一步推进税收征管社会化。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规范委托代征管理,堵塞税收漏洞。

 2、科学安排支出。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不留缺口”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一是保障培植财源支出,做大做强“财政蛋糕”。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申报和管理,加大支持科技型、环保型、劳动密集型等企业工业技改贴息支持力度。完善落实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和外贸出口的各项政策,结合实际,对相关的财政支出政策进行调整,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六六产业。及时兑现市政府鼓励发展各项财政贴补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二是保障“三农”建设支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农业工业化”政策落实、山区农民下山脱贫、经济薄弱村办公用房建设、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资金的落实,以及各类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农民培训、农村税费改革后续工作落实。三是保障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加大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投入,把有限的财力更多的用在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加大社会保障、社会公共需求等急需和必需支出上。

 3、加强财政监管。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按公共财政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推

8页,当前第5页12345678

进事业单位改革,将不属于政府办理的职能分离出来,减轻财政压力。继续抓好乡镇财政管理,根据乡镇区划调整情况,关注乡镇财政运行状况,适时进行调整完善,支持乡镇做大做强,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推进财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建立健全资金分配、拨付等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以法律、法规、规章为手段来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分配,在制度上体现财政管理的公平、公正、透明。按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会计监督机制和资金使用跟踪检查制度,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资金运行风险。

 三、坚持服务经济职能,发挥金融推进作用,和谐金融地方发展步伐

 金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血液,地方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平台,两者必须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互惠共赢的目的。金融要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充分发挥推进器的作用,地方要加大信用环境建设,改善金融发展环境,相互促进发展步伐和谐共进。

 1、努力拓宽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要发挥融资主渠道作用,千方百计吸收存款。要加强对各项存款的来源与分流渠道及变化,特别是对资金外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组织存款的相应对策措施,提高对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对投资性的资金外流,要掌握动向,引导和督促资金回流。要加强金融宣传,增加居民金融知识,改变金融观念,减少现金交易和现金在民间的置留量。要不断推出金融产品,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加大金融存款的吸引力度。要争取上级行信贷支持,加强与省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努力引进异地金融信贷资金。政府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进一步落实鼓励引资的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包装好项目,积极争取国债项目资金和各渠道的补助资金,继续组织投融资项目洽谈会,引进各方资金。要充分发挥国资公司“非转经”资产作用,努力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拓宽政府融资平台。要推进信用担保机构发展,促进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增强为企业融资的担保实力。企业要顺应投融资体制变化的趋势,加强经营管理,练好内功,主动扩大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

 2、优化信贷支持措施。在投向上,要按照优化信贷结构的要求,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重点和趋向,保障政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信贷投入,加大“六六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的传统支柱型产业和成长型、科技型、环保型、劳动密集型以及信用型企业的信贷投入。在利率上,要按照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三农”信贷资金继续实行利率优惠政策。在运行上,要争取上级行对我市的授信额度,用足用活各项金融政策,积极使用和用好票据融资等金融工具,适度下放基层经营机构自主经营权和审贷权,主动指导企业灵活信贷,提供良好的信贷服务。政府要研究有关扶持政策措施,在法律框架内,努力减少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促进金融机构盘活信贷资产,增加信贷可用资金;要扩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担保规模,增强政府性担保机构的担保实力,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3、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要积极打造“信用我市”,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加大对不讲信用的惩戒力度,建立维护公平竞争的信用环境,营造良好的金融社会大环境。要继续加大“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乡(镇)”、“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建设,继续加强“银企、银政、银司”协作,完善和发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功能,制止和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杜绝失信、赖帐行为的发生。要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掌握货币信贷政策、金融监管和经济金融运行信息,快速分析判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状况,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及时处置重大金融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坚持整顿规范并举,发挥市场监管作用,和谐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秩序的安全有序,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领域。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能,坚持整顿和规范并举,加强互相协作,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和谐安全。

 1、重抓食品安全保障。加强食品生产源头监管,严格控制食品生产安全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要求。对于经过帮扶不能达到要求和标准的企业和业主,指令退出食品行业。明确企业法人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内部要设置专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周围的环境治理,有效防止食品的环境污染。落实已定的扶持政策,深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年内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完善农村现代食品流通网,规范食品市场经营行为。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形成多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企业层面,成立食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政府层面,巩固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层

8页,当前第6页12345678

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顺应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站管理,提高工作站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开展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社会层面,完善消费者举报、投诉接收系统,保证消费者和社会舆论监督渠道畅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

 2、加强市场日常监管。坚持日常整治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分段整治和联合整治相结合,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继续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整规工作的重中之重,食品整治以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市社区为重点区域,以街头早点、夜市摊群、路边饮食摊贩、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为重点部位,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药品整治针对薄弱环节、薄弱领域和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全面整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药品经销网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努力遏制药品价格虚高。抓好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围绕农作物杂交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具等重点产品,抓住农资批发市场和农资经销单位,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国家禁用、未经登记(审定)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完善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制度,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行为,重点整治虚假违法广告,打击非法行医、虚假专利评奖和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搞好建筑材料、烟草等其它专项治理。

 3、强化特种设备安全。建立特种设备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安全监察网络建设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信息网络建设。加大监察力度,严肃查处特种设备的违法制造、安装和使用行为。实施重点监察、现场监察,开展食用菌杀菌“土锅炉”、中小学校微压锅炉、重点化工企业、液化石油气钢瓶超期使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监察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单位,对设备多、情况复杂的单位实施高标准严要求的重点监控,确保特种设备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运行。积极提供设备管理和技术培训服务,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操作工的持证上岗率和操作水平。

 五、坚持品牌兴市战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谐经济发展的量质推力经济发展的推力包括两方面,即数量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经济发展走过初始化阶段,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从重数量的扩张转变到重质量的提升,这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题中之义。实现这一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政府要牢固树立质量兴市意识,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和谐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两者对经济发展的推进力量。

 1、制定完善品牌战略计划。围绕我市“十一.五”计划,结合我市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特色,制定我市“十一.五”品牌战略计划,把对已有的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和企业进行扶持,对潜在的优势产品和企业进行培育,作为“十一.五”品牌战略的核心内容。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梯度培育的原则,选准品牌扶持重点,增强政府对品牌产品的选育力度。选育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具有区域经济“优势”的行业,如水泥、变压器、化工、木材、消防器材等具有传统特色的产品等。二是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如蜂产品、白菇、猕猴桃等农产品。三是突出优势品牌的提升,从已有的品牌中筛选出优势品牌,帮助其升级。同时,对政府重点培育品牌的企业,要指导帮助制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详细计划,加强企业自身创牌的针对性、方向性、操作性。

 2、加大品牌战略推进力度。要以振兴我市质量为目标,切实把创建品牌作为一项推进企业质量提高、推进产业层次和区域经济提升的系统工程来抓,努力形成“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全社会参与”的创品牌工作格局。要加强品牌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强企、品牌兴市理念,严厉打击冒牌行为,营造良好的创牌氛围。要专项制定创牌扶持政策,特别对培育品牌的重点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宣传上要给予重点倾斜,加大扶持力度,调动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要把工作重点从名牌产品的认定转到培育品牌、提升品牌上来,认真做好品牌的争创、保护工作。

 3、认真实施产品质量帮扶。要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用先进标准覆盖产业,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实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自我声明制度;鼓励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提高标准水平,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产品标准备案、产品标识、标注等相关制度,促进产业层次的提升。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经济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引导、帮助企业建立相应的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数据开展质量指数分析评价,实行产品质量安全预警,防范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

 

8页,当前第7页12345678

8页,当前第8页12345678
2006年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2007年交通系统计划生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按照市委办[2007]60号文件要求,我们结合交通系统工作实际,对应责任目标和考核办法,狠抓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使系统计划生育率达100%,综合节育率达100%,普查率达99%,流动人口办证率达100%,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s0100

 一、领导重视,完善计生管理机构

 局领导对系统计划生育工作高度重视,将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细抓实。一是完善计划生育管理机构。随着局领导班子职务变动,我局重新调整充实了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纪检组长为副组长的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经办人,增强了责任感,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贯彻落实。二是局属各单位均成立了或调整了计划生育流动人口领导小组,做到了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计生经费落实。由于交通部门工作特殊,外出和流进人口变化很大,加强交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已成为我局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三是设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实行层层负责,分级管理,责任明确,落实到位,有力地保障了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使系统内计划生育工作得到整体推进。

 二、认真宣传,抓好育龄妇女普查

 由于交通系统单位多,人员比较散,工作差异性大,思想不统一。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我局配合市计生委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宣传、咨询。一是抓好“六坚持”,即坚持宣传教育为主、坚持避孕为主、坚持经常工作为主、坚持帮助群众发展经济为主、坚持勤劳致富为主、坚持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为主。二是抓好节假日的计划生育工作宣传,及时掌握育龄妇女思想动向和变化,积极发挥好单位党、政、工的力量,抓好育龄妇女的服务工作。计生干部做到上门服务,讲政策、说道理,并保证计划生育各种经费的落实,保障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认真开展交通流动人口管理宣传教育工作,定期召开系统内计划生育会议,贯彻学习市委办[2007]60号文件,并将有关文件下发各单位。组织计生干部学习计划生育有关政策。此外,今年五月“母亲日”,我们印发2500余份计划生育宣传资料在交通系统内认真进行宣传,受到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普遍欢迎。四是抓好育龄妇女普查工作。今年应普查300人,实际普查300人,普查率达100%,未发生无计划外怀孕和失效情况。五是狠抓防艾工作宣传。为预防控制和消除性并艾滋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局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交通系统职工中认真开展《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条例》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并在车站码头张贴宣传标语,发放性病预防资料,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使系统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知道了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增强了自我保护和防治意识。今年以来,交通系统自己组织开展计生宣传2次,先后印发计生宣传资料5000余份。通过开展计划生育教育宣传,增强了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三、注重落实,狠抓流动计生管理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在市计生委的正确领导的指导下,我们严格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是认真清理登记,全面进行查漏补缺。交管所发放限期补办通知书,重点对三轮车、人力板车流动人口进行了检查、清理。二是根据行业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相结合,将三轮车、板车在年审、办理营运证时实行查验《婚育证明》,未办《婚育证明》不予办理或年审,并坚持“一证优先、无证否办”的原则,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收到较好效果。今年,交通系统流入人口达200人,已办证200人,办证率100%。三是热情服务,随到随验。在流动人口管理验证过程中,交通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态度端正,服务热情,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收到较好效果。

 四、强化软件,巩固合格单位成果

 今年,我局按照计划生育合格单位要求,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一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制度、政策,增强计划生育观念和工作透明度。我们督促责任单位建立健全计生制度,定期召开例会、定期上报报表、定期检查婚育证明、定期开展流动人口清理登记等制度。二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登记统计报表、登记注册、户口清理、按期报送有关资料等工作,并组织对具体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三是努力抓好基础工作,认真做好报表审查上报,抓好月、季和其它报表填报工作,使报表质量得到巩固。对半年工作、年终工作按时进行总结,推动计划生育基础工

2页,当前第1页12

作扎扎实实地进行。四是建立完善各种台帐制度。今年我们建立健全了《育龄妇女台帐》《婴儿出生台帐》《育龄妇女普查名册》《月信息台帐》《人口生育计划台帐》《育龄妇女档案卡》《流动人口名册》等台帐;五是严格进行检查,认真开展评比,地激励了大家的积极性。

 2007年,我局计划生育工作在市计生委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尚有差距,还有一些困难亟待解决。一是交通流动人口流动性大,工作宣传检查不能全面到位,致使个别人心存侥幸,不及时到指定地点登记完善相关手续;二是流动人口在逐年增多,计生人员管理难度较大;三是三轮车、板车流动性大,经营分散,不易管理,造成平时填报数据不够准确,只有利用年审才能正确掌握。由于三轮车和人力板车在主城区租赁房屋零散,居住的地方不详,给管理带来不便,为更好地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我们建议由各居委会管辖的楼院负责管理,在年审时,经营者到各居住地登记注册,年审时由各居委会出据证明后,进行年审。总之,交通系统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尽管困难再大,我们交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都有信心、有决心把明年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2页,当前第2页12
财政局地方税务局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2006年工作总结s0100

 2006年,局全体干部职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围绕“兴工强市、借力发展”和推进“六六”产业发展两大战略和其他各项决策部署,以及全省财政地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三个三”工作措施,围绕年度确定的工作思路,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9月,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实现4.5亿元,完成年计划79.3%,增长18.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7亿元,完成年计划76.4%,增长23.5%。财政总支出实现42225万元,增长26.6%。全年财政总收入预计实现6.05亿元,增长18.6%,地方财政收入3.65亿元,增长17%。

 1-9月,地税部门完成各项收入30783万元,增长12.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2亿元,增长7.9%。全年地方税收收入预计实现3亿元,增长14%。2007年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切实转变职能,调整优化收支结构

 (一)全力优化收入结构

 一年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下,我市建材等支柱产业和房地产行业效益下滑,地方财力增收的难度不断加大,收入形势极其严峻。我局进一步调整、优化收入结构,实现地方财力稳步增长,为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6亿元目标而努力。

 1、加强税费调研,强化税源监控。积极开展企业所得税、建筑房地产营业税等经济税收调研和社会保险费等普查工作,加强税源管理和分析研究。对年纳地税额在1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税源监控,强化税收动态管理,确保税收的及时入库。

 2、加强地方税收管理。及时调整房地产行业税收政策,对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统一实行查账征收,同时完善土地增值税管理办法,扩大土地增值税的预征范围,1-9月土地增值税同比增长179%;出台《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办法》,统一了确定征收方式的认定,明确了企业所得税预征率,保证了所得税收入比上年同期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扩大印花税预征范围,规范印花税按月申报制度;继续完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1-9月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比增长81%和213%;开展客运行业纳税评估,规范客运企业税收管理;调整木材行业税收政策,进一步规范木材行业税收征管,实行查账、核定、双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3、加强社保费收入征管。建立欠费情况等征收信息的反馈联系制度,积极稳妥的推进养老保险金全覆盖工作,做好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费的移接交和征收工作。

 (二)努力优化支出结构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求,确保建设“平安我市”的资金需求,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1、强化预算约束。2006年,我局以增强财政预算严肃性、准确性为预算管理改革的立足点,在加强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制定了《我市部门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我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和《我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预算编制标准、程序,促进了预算编制质量的提高。

 2、集中财力保重点、保急需。财政支出向工业发展、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倾斜,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加大社会保障等急需和必需支出上。一是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应对宏观政策调控要素制约,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2006年财政安排企业贴息资金1000万元,增长11.1%,安排175万元招商引资、“六六产业”专项经费,保障经济的持续增长。二是加大对农业、教育、卫生、科技的投入,优化支出项目结构,支出安排向重点方向倾斜。教育投入继续增加,增长11.7%,其中1-9月支出增长16.5%,比全省平均高出4个百分点,解决了全市离退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支持教育“四项工程建设;卫生支出重点向公共卫生倾斜,2006年公共卫生支出安排757万元,增长56%,其中1-9月支出增长67.3%,比全省平均高出44个百分点;2006年1-9科技支出增长509.4%,比全省平均高出487个百分点;三是切实解决一些历史性遗留问题。初步划清乡镇公共卫生支出和其他卫生事业费支出界限,对乡镇卫生院院长、防疫、保舰血防等公共支出,实行定员定额的经费包干办法,进一步加

7页,当前第1页1234567

大对乡镇公共卫生支出的投入,医疗卫生支出预算比上年增长28.2%;逐步提高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保障水平,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合理界定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财政补助界限,重点提高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特别是提高对非公益性且收入来源少的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财政补助标准,逐步与行政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补助接轨;对非义务学校的离退休人员实行全额补助。四是财政支出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防范突发性事件能力、打造“平安我市”倾斜。公检法司支出上年增长16.7%,提高公安部门人均公用经费,做好中央政法专款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工作,筹措资金支持市法院、司法部门开展信息化工程建设。

 (三)致力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培植新兴财源

 1、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申报和管理,加大技改贴息支持力度,安排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2600万元,推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安排重大项目前期经费、招商引资项目经费,贯彻“工业立市,旅游兴市”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六六产业”做大做强我市工业支柱。

 2、充分发挥担保中心的政府信用担保作用,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3、认真落实中央、盛市各级各项财税优惠政策,1-9月,审批减免23户企业所得税金额4709万元,批准38户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1245万元,办理69户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认定,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培育经济增长点。

 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加大“三农”投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1、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加大市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并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省财政资金支持,同时进一步完善各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确保支农资金效益最大化。2006年,市财政安排农、林、水支出同比增长38%,高于全市预算支出14.9%的增长,1-9月向上争取各类支农补助资金为4750万元,预计年内补助资金总额可达1亿元。

 2、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支农政策,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在做好农业税免征的基础数据核查工作,开展农业税票证(章)清理,对改革开放以前的农业税征管档案进行清理建档;及时落实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认真做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直接补贴资金的试点工作。

 3、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并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扶持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制定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补助资金实行项目管理;支持“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下山脱贫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支持136个行政村办公用房建设。鼓励山区农民下山脱贫,补助资金的发放方式可以代理券形式直接补贴给山区农民建房,使农民直接得到了实惠。

 (二)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积极参与《我市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补助办法》、《我市医疗救助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多式制度的制订,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工作的制度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建立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乡低保户实现应保尽保。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实现全覆盖,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工伤生育保险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支持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支持农村教育投入,足额安排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差额,加快教育布局调整步伐,集中财力择优推动峡口片区学校布局调整,确保投入一处完成一处,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增加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投入,落实公共卫生及突发事件控制经费,及时安排贺村镇坞里村副伤寒和麻疹控制经费。三是做好我市部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工作,为全市400名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发放奖励扶助资金24万元。

 三、夯实基础,深化地税征管改革

 (一)完善基础管理

 坚持“抓大不放斜的税收征管方针,开展漏征漏管户清理,加强对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管理。进一步推进个体税收“三等九级”的征管办法,科学测定,民主评议,规范管理。通过加强与金融系统的沟通,努力扩大网上申报和银行扣款范围,至9月底,90%的企业实现“网上申报”,“网上申报”企业和“双定”户实现了税款的银行扣缴。探索建立基金户的联网扣税模式,推进个体工商业户及自由职业者办卡扣缴养老、医保费扩面工作,真正实现纳税人从办理申报到缴纳税费全过程的电子化;按省局统一部署,抓好

7页,当前第2页1234567

税收基础数据清理;招聘临时税员,进一步充实一线征管力量。

 (二)规范税收执法

 推行稽查责任制,完善目录检查法,制订《案件处理、处罚集体审议及报批制度》、《税务检查时效管理办法》,提高稽查效率;加强与国税、公安部门的协作,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制定欠税公告办法,认真开展地方两税、契税等清欠工作,探索防止产生新欠的思路,努力做到以查促管、应收尽收。

 (三)推进税收宣传

 精心组织大型婺剧高腔税收宣传教育历史《我市本色》,荣获省局2006年度优秀税收宣传项目称号。积极参加XX市税收知识电视竞赛活动,荣获二等奖。认真开展贯彻《我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等专项宣传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上街开展咨询活动、电视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纳税意识,改善税收执法环境。

 (四)推进征管社会化

 完善与国税、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加强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促进地税管理规范化、信息化,保证了地方税收稳定增长。加强与国税部门的协作,委托国税部门代征门征税收和“双定户”超定额补税。加强与多家银行的协作,推进银税联网,减轻办税服务厅征收窗口的工作量,从根本上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巩固与交通、公安部门的税收协作关系,保证货运车辆及时足额地入库。进一步加强与公检法部门的协作,通过共同查处涉税案件、打击税收违法活动,维护税收秩序,保证税收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开拓创新,切实推进财税管理改革

 (一)进一步调整内设机构的职责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我局对内设机构的职责作了调整完善,并根据局领导班子调整的情况,调整了局领导分工,明确了各职能科室在项目立项、资金审批拨付、监督环节中的职责,进一步理顺了工作关系,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规范财政项目资金管理

 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制定《我市市级财政资金拨付管理规程》,印制《资金申拨单》、《经常性资金增(预)拨单》,进一步完善资金拨流程、拨付依据、审批权限、拨付工作职责,完善财政资金运行内控制度建设。实行资金分类管理,做到资金有序、安全拨付。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财政直接支付管理试行办法,对概算投资5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实施财政直接支付,对17个财政性投资项目实施代建管理。对国债项目进行专户管理,实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实施国债项目的全程监管。

 (三)财政、财务监督取得新突破

 一是内外结合,认真做好《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制度的宣传、培训及贯彻实施工作。二是贯彻执行省财政厅新颁发的《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规程》,按照《规程》的要求认真组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三是扎实开展纪念《会计法》颁布实施20周年的系列活动。召开会计学术研讨会,开展会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活动。四是编佣我市财会》,加强会计工作研究和交流,推进财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财税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

 继续推进“金财工程”实施,抓好资金申拨系统的应用,实现指标管理、资金申拨、总会计核算的财政管理信息化。对财政资金的运行全过程进行即时监控,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加大引进和自行开发应用软件力度,积极推广应用因特网办税系统。将养老保险金、医保金纳入了银税联网的范围,方便单位、个人缴纳;发挥12366语音特服系统,利用手机短信催报催缴工作,提高征管工作效率。

 (五)地税征管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推进票证管理改革。推行使用一联式电子转账完税证,印制了“银行扣缴专用收据”,对通用缴款书和完税证的开具全面推行一票多税,降低征税成本。各类完税凭证的使用量从16.5万份下降到14万份,全局减少票证档案保管量达三分之二。二是多元化纳税申报方式得到进一步推进。进一步方便纳税人,提高税务机关工作效率,加快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

 五、整合资源,积极筹措资金,增强地方财力

 (一)精心包装项目

 及时掌握上级出台的新政策、新办法、新制度,会同各有关职能部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做好项目包装;收集各职能部门向上争取项目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并汇总分类,建立项目库。加强与上级和各部门的工作联系,积极向上级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国债资金。1-9月,向上引资额超亿元。

&nb

7页,当前第3页1234567

sp;(二)拓宽政府融资平台

 加强财政性资金的调度和管理,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确保重点建设资金的需求。认真选择政府外债投向,积极主动与金融机构衔接,通过国有独资公司向金融机构贷款,1-9月共融资1.1亿元。加强资产出租管理,继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工作,努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改制,做好国有资产的监管和服务工作,履行好国有资产各项管理职能。

 (三)严格非税收入控管

 积极推行和完善“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收模式,扩大原有的收入外延,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收入、罚没收入等纳入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同时将教育系统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不断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制定非税收入分成资金上划及下拨办法,发挥财政专户职能,规范非税收入分成资金的上划及下拨。制定了《我市财政票据管理实施细则》,加强财政票据管理。认真开展银行结算账户清理,进一步规范了预算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设置。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及时公布取消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并要求各执收单位建立收费公示制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收费行为。同时从财力上保障合理收费,无偿提供农民建房通用图纸问题。

 六、以人为本,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2006年,我局始终围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方式,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深入组织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格按照“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采取局领导上党课、听取先进事迹报告、个人自学、党员集体讨论等多种方式,通过开展“三个代表’在我市的实践”和“先锋形象”大讨论活动,提出财政地税部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提高党员干部认识。深入企业、农村,开展了“落实三真、关爱基层”活动,认真开展党性分析和整改活动,切实做好先进回头看工作。我局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得到市委的肯定,被评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二)加强内部管理,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制定《中共我市财政局委员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机关干部学习制度》等,建立干部素质提高的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干部全员培训工作,聘请盛XX市等专家为干部更新知识,鼓励干部投入到学习中。建立《A、B岗工作制度》、《财政、地税干部的请销假制度》,内部管理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今年又有2人通过高级会计考试,33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宣传教育经常化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印发《财政、地税干部十大禁令》,把反腐倡廉思想教育融入财税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坚持自律与他律、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把廉洁自律承诺拓展到全体财税干部,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开展内部审计监督。

 (四)注重财税文化建设

 维修财税培训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干部职工生活,筹建征管大楼,关心基层干部和离退休老干部的生活。“基层三年建设”顺利通过省局考核验收。派出农村工作指导员,努力帮助联系村寻找脱贫致富门路。扶持党内弱势群体,长期开展与贫困村结对活动。动员干部积极参加捐款和无偿献血等爱心工程,树立良好的财税形象。

 第二部分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作用十分突出,做好明年财税工作,对于我市实现“十一·五”计划目标起好步、开好局,为我市跻身全国两百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因此,我们要增强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做好今年财税工作的特殊意义。

 通过2006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总结当前及今后财税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我局2007年财政总收入预计在2006年基础上增长14%,力争超过7亿元。基本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上级经济工作、财政地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以跻身全国两百强为已任,切实履行财政职能,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完善税收精细化管理,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努力构建地方公共财政体

7页,当前第4页1234567

系;强化财政监督,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努力提高财政运行效益。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2007年我局的工作基本思路是:

 一、支持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为我市跻身全国两百强奠定坚实基础

 以科学发展观正确审视面临的经济形势,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和新一轮税制改革动态,积极开展调研,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为建设“平安我市”提供财力保证。

 (一)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的投入,壮大财源,增强地方财力

 增强工业经济对经济、社会事业和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积极构建招商引资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的投入和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对相关的财政支出政策进行调整,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六六产业。及时兑现市政府鼓励发展各项财政贴补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整合各项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

 财政支出要以推进跻身全国两百强建设为重点,按照轻重缓急、有保有压的原则,保证急需、急办的教育、交通、公共卫生项目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资金需求。一是充分发挥国资公司“非转经”资产作用,努力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加大对交通设施、城市基础建设等项目的投入,重点做好黄衢南高速公路我市段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三是要坚持和谐发展,加强对农村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以及以新型合作医疗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加快城乡公共卫生卫生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五项社会求助体系成果。

 (三)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

 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意识,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农业工业化”政策落实、山区农民下山脱贫、经济薄弱村办公用房建设、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等资金的落实,、以及各类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建设、农民培训、农村税费改革后续工作落实。

 二、努力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为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完善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管理

 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深化部门预算为手段,按照“控、保、压”的要求,编制2007年财政预算。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按公共财政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将不属于政府办理的职能分离出来,减轻财政压力。继续抓好乡镇财政管理,积极配合做好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关注乡镇财政运行状况,适时调整完善乡镇财政体系。

 (二)继续探索财政国库制度改革

 要按照《我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要求,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储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为目标,切实做好改革前的基础性工作。创新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机制,转换部分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满足预算单位财务监管的需要,并进一步扩大项目资金财政集中支付的范围,为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三)推进非税收入预算化管理

 一是要规范非税收入的预算编制。对非税收入编制收支计划,纳入综合预算管理,细化非税收入管理。二是推进专户管理国库化管理,继续完善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的管理。三是继续巩固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清理成果,严格银行帐户审批,规范专户管理。

 (四)推进财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完善财政监督体系

 一是继续完善资金分配、拨付等管理程序。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对专项资金实行“一项目一办法”,以制度来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分配;二是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完成相应的配套制度建设。制定完善财政资金项目化、网络化管理考核办法,加快项目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对财政资金的运行全过程进行即时监控,以信息化的手段来推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三是按公共财政的要求,围绕财政管理目标,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和会计监督机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完善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考评体系,完善资金使用跟踪检查制度,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资金运行风险。

 (五)推进政府采购工作

 要修订和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政府采购目录,逐步扩大政府采购

7页,当前第5页1234567

范围和额度。

 三、优化收入结构,推进精细化管理,为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一)深化征管改革

 一是坚持依法治税方针,对工业园区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二是持续改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三是进一步推进个体税收“三等九级”的征管办法,规范管理。进一步做好税务公开工作,理顺税收征管秩序。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保费征缴体系建设,推进养老保险费全覆盖工作,规范征缴行为,提高征缴质量,以税收征管的理念抓好社保费的征缴工作,实现税费“同申报、同征管、同稽查”。

 (二)加强税收管理

 一是加强对车船使用税、资源税等小税种的调研,探索资源税由代扣代缴和核定征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二是进一步规范竹、木材行业税收征管,对竹、木材行业实行查账、核定、双定相结合的多元化管理模式。三是要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工作。要稳步推进第一批试点工作,要做到宣传到位、培训到位、责任人员到位和工作进度到位,同时要在总结第一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试点工作,初步实现以建立个人收入档案管理制度、代扣代缴义务人明细申报制度、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双向申报制度、与社会各部门配合的协税制度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的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管理。

 (三)提高征管效率

 以信息化为依托,推进地税征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加大“12366”特服系统的宣传力度,推进网税系统推广工作,不断提高网上信息发布、短信提醒、网上调查等应用水平。完善地税与社保联网系统,保证社保费征收工作顺利进行。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明确执法中的相应责任,推进地税执法的规范、透明、高效。

 (四)提升稽查水平

 积极有效地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督促纳税人自查自纠,及时发现日常税收征管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强化税收稽查,完善《责成自查制度》和《税务稽查约谈制度》,规范税收执法,建立《案件特性分析制度》,挖掘稽查深度,发挥以查促管、以查促收作用。继续分阶段对低税负企业、社保费申报不实和零申报单位开展检查,重点配合解决税收征管中的难点、焦点问题。

 (五)进一步推进地税征管社会化

 进一步加强与国税、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规范委托代征管理。联合国税部门认真做好税务登记换证和联合办证工作,全面核查户管情况。探讨建立“地方两税”委托乡镇、社区代征工作,进一步堵塞税收漏洞。加强与公检法部门的协作,严厉打击税收违法活动,维护税收管理秩序。

 四、增强四种意识,建立“四型”机关,为加快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一)增强学习意识,创建学习型机关

 着重树立现代学习理念、创造良好学习条件,形成全局上下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个人”的氛围,以此推进财税改革与发展。加大学习、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切实增强干部学习积极性;创新形式,开展各种学教活动,继续支持干部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适时与高校挂钩,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对干部进行培训,以此推进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增强廉洁意识,建立廉政型机关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意见》等要求,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事。进一步明确内部管理职能,为监督创造有利条件;推进内部审计规范化,规范权力运行监督。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筑反腐败防线,增强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倡导“一帮一”结对活动,切实预防干部违法乱纪的机率。以人为本,以教育为主,以教育的强化来提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增强调研意识,建立调研型机关

 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上级财政地税部门的安排,对照全市“十一·五”规划,深刻领会上级各项经济财税政策,结合本单位、岗位实际,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理财治税的水平。

 (四)增强服务意识,建立服务型机关

 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致力于提高信息化水平,通过科技进步达到管理效益和服务质量的最优化。继续开展示范群体创建激动,激发财税干部奋勇争先的热情。

 此外,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征管大楼建设,不断完善培训中心功能,为财政地税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7页,当前第6页1234567

7页,当前第7页1234567 From:https://www.zongjiefanwen.com/Article/gzzj/nianzhongzongjie/201205/6640.html
    Copyright © 2012 总结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