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总结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教学工作总结 >> 正文

2008学年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来源: 教学工作总结 

  2007—2008学年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临澧一中  万 长 海

2007年高考已经结束,成绩已揭晓,我们学校的文综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我认为有两方面:一是学生数多,人们说“优生多”,但对于文科班来说,差生更多;二是基础差,虽经高三一年的努力。但见效并不大。主观原因,我认为学生花时太少及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本届学生,是我在高三教学中的第二届学生,应该说我是相当重视的,无论备课、上课,还是批改,我都力求做得完美,我把这一年也当作是一次尝试,一次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本人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树立信心,消除恐惧

也许文科生早就听到他们的师哥师姐们讲过,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也许是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利用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从而“爱屋及乌”;多表扬,多鼓励;多向学生宣传“一个人如果记性好,理解能力比较强,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消除恐惧。

二、加强政、史、地三科协调,以提高综合成绩为目标

在高三这一学年中,特别是第二学期,任教同一班级的三科教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有一个统一的计划,不要各自为阵,要经常交流对班级的看法,我认为将全班学生分给三个任课老师,每位教师专门负责一部分人,平时与他们谈心,这样可以提高班级的文综成绩。wWw.zONGJIEFanWEN.CoM其次,鉴于文综考试的特点,在试题的设置方面,往往综合性较强,因此三科教师要加强学科的探讨,更能把握命题的趋向。

三、要重视地理学科知识的把握,有条不紊地安排复习

㈠扎实地理功底,构建以主干知识为框架的知识体系

从2005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地理试题来看,试题立足于考查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特别重视主干知识的考查和系统地理考查。

1.要重视复习基础知识,准确、全面、灵活掌握考点基础知识往往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同最能体现素质倾向的,具有永恒的,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只有具备了某一方面的基础知识,才可能从事这方面的思维活动;缺乏必要的知识,就谈不上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因此,能力源于基础。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能力,考题是对知识点的“抽样”,通过能力“组装”去解决问题。不掌握知识,便谈不上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基础知识,能力便成了空中楼阁,抛开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虽然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要具有较高的信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宜的难度,但每年考试中总有一些基础知识被作为命题的对象,如2005年全国文综卷(一)的选择题1、2、3、4、5、6题,2004年的全国文综卷(二)的综合题36题。其次,据资料显示,考生失分最多的往往不是那些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也不是跨学科的综合题,反而是大家认为最简单的记忆和理解层面上的试题。学生在考场上出现的问题,正好反映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我们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还有很多“死角”,个别知识复习还不到位,需要改进和加强。

2.强化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高考强调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何为主干知识?其实主干知识就是牵一线动全局的知识。例如大气环流知识就是主干知识,因为一个地方在什么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就有什么样的气候状况,就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活动。此外还有地形知识、河流知识、工业知识、农业知识、城市知识等。在复习中,以主干知识为线,按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把凌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形成知识框架。

㈡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

今年高考第36题,该题以某区域的平面图和剖面图为切口,不仅考查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而且要求考生“简述”剖面特征,并“综述”整体特征,既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辨析事物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同时要想准确完成第2、3小题,还必须结合平面图上的村庄、小路的分布及地形剖面图,想象出小区域的整体地貌特征,分析出此地有“口小袋大”的特征,具有建设水库的良好区位。这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因此,高考复习应培养:

1.地理计算能力。用数字说明地理、描述地理,可增加地理的精确度,运用数字是研究地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学习地理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如时间、日期、太阳高度、比例尺、海拔、气温、气压、人口增长、经济数据的统计等,都涉及到计算问题。地理计算实质是地理与数学的综合,是在地理原理指导下的数学运算过程,其中掌握地理原理是培养地理计算的关键。

2.读图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以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2005年文综全国卷中有8幅图,其中涉及地理学科的就有6幅,充分展示了地理图表的学科功能。因此,在复习时必须要求学生围绕地图展开,学会读图和用图,将相关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十分注重在复习中的图文转换训练,构建空间概念,扩展空间想象,进行空间思维。读图,用图,主要掌握五点:①明了各类地图的构成和表达方法;②会从图中读出相关信息;③会用地图表达相关信息;④会判断地理区位;⑤会运用地图的直观性,解答抽象的地理问题。

3.地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强化审题过程中的地理信息提取以及进一步的判断、推理、归纳、分析等信息处理能力,平时训练要重视信息提取与处理的过程,不能只看答题结果。


2008年下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教研组坚持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学校教务科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地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主要工作
1,确定教研内容,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教研的内容决定着老师们业务水平发展的方向,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影响,本着为教师们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在学期初便给老师们发了"语文组活动备忘录"一表,让大家都清楚自己本期的任务和自己所需提高的方向与内容,采用共同协议的办法确定出新学期教研的内容并撰写入教研计划中.这么一来,我们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学习内容更加贴近了自身发展的需求,真正达到为用而学,学以致用"的效果,老师们学习的劲儿也就更足了,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后盾.
本学期更好地发挥周三业务学习的功效,确保每周一次的教研组和备课讨论的活动,做到周周有内容.参照学校的工作计划,上好示范课,教研课和汇报课,加强了研课,磨课的力度.
2,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本学期备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备课中教师改革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案撰写方法,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撰写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充分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作用,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教学反思,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研讨和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们鼓励老师们采取"多阅读,多反思,多执笔"的方法,不断促进对课程改革实质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利用好学校的网络资源,经常上网浏览,查阅相关的材料,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服务于教学实践.为此,本学期我们多次组织全组教师共同学习如何在网上搜索资料(包括各类文件,教案,课件等等),如何下载相关资源,如何将压缩的文件进行"解压",从实质上加强了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并让老师们把自己的资源上传到校园网,做到资源共享.
在学校组织的优秀教案评选活动中,有十二位教师的教案被评为优秀教案.
3,, 紧抓课堂教学,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为此我们提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在教研上观看中央电教馆网上的教学录像,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学习空间;再者为提高老师们对现代化技术技能熟练掌握,我们本学期的公开课都是由上课教师自制课件.10月,曾旋老师的《错误》在沅陵一中参加青年教师比武,或二等奖;11月尚明霞老师的《雨霖铃》在二中参加全县教学研讨,获得听课教师的好评.12月全校举行青年教师比武活动,曾旋老师获一等奖,欧明松老师获二等奖,卢冬丽老师获三等奖.这些老师都能根据课例所需,自制课件进行授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另外,在省督导检查团来我校检查工作时,有邓剑辉,姚绍兰,欧明松,刘凤英,祝克溴,侨光业,秦志军,酉世明,申艳霞等老师的课受到专家检验,并得到专家的好评.
4,积极开展语文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和能力.
本学期语文组配合学生科开展了"学习长征精神"的系列活动:读有关长征书写读书笔记的活动,有关长征精神的诗文朗诵比赛和演讲比赛.
二, 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 我们教师们的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于进步,对于听课的方向,听课前准备以及听课时所要观察的要领(即:听什么 看什么 想什么 )这三个问题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再者我们评课仍较停留在点上,未能从全面的进行综合分析评课.
方向:采用每次开课由一位教师做为主评,其他老师做为辅评以提高评课的能力.
多观看教学课堂录像,再让老师们对所观看的录像做出综合的评析及谈谈自己的若干建议.
2,我们的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在下学期我们将更一步鼓励教师多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
2008-1-23


2008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构建学科教育新模式
2005—2007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厦门市民立小学
民立小学是一所素有光荣传统的学校,历年来,曾获得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省级示范小学,省级文明学校,省红十字青少年模范校,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以及省级,国家级体质健康调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三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评估学校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各级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我校师生团结一心,努力拼搏,认真贯彻《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发展与实施纲要》精神以及江泽民同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的讲话精神,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努力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为此,学校确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发展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以课题研究为契机,逐步实现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各学科新型教学模式.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情况.
加大投入,完善信息化教育环境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提供"人,财,物"的基本保障.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教育局领导一再强调,当前教育要抢占两个制高点,一个是课程改革,另一个就是信息化教育.在区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多方筹集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几年来,共投资200多万元,购入电脑,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视频转换器,电动屏幕,扫描仪等电教设施.目前,学校有网络教室4间,拥有电脑150台.多媒体教室2间,均配备了电脑,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视频转换器,电动屏幕,录像机等全套设备.美术室,音乐室,自然实验室等专用教室,以及每间普通教室,均配备了中控系统,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电脑等相应的电教设备.此外,学校还为每位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共计63台.学校还拆资5万余元,购买了科利华备课软件,鹏博士备课软件,朝阳行动计划软件,阶梯教学软件等.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方便.此外,我校在今年又投资60万元,重新翻建一间多媒体网络教室,及校园局域网,进一步提高学校在信息化教育的实战能力.
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有了优良的外部条件,并不等于学校信息技术工作就能上水平,关键是要有一支业务很过硬的骨干力量和人人能运用的教师队伍.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全体教师,取决于全体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需要,我们从转变观念入手,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先普及后提高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以Internet未来教育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网络课程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工作.从2002年起,我校中青年教师均参加了PowerPoint,Photoshop,FrontPage等网页制作的培训与考核,合格率100%.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自学,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操作及应用水平.目前,为数不少的年轻教师已能独立制作课件,全体教师都能熟悉基本的电脑操作和多媒体应用,大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具备制作课件和网页的能力.
学校还立足于培养一批优秀骨干人才,为他们搭建平台.学校有意识地给部分信息素养较高,信息技术技能较好的青年教师压担子,让他们承担如"网站的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等信息化建设的重任.同时,为他们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如;选送电教老师及其他学科骨干教师到福州,重庆,武夷山,北京等地参加"网络管理员及网络制作专业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软件应用培训班","朝阳行动计划培训","课程整合研讨会","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通过对教师分阶段,分层次,分形式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目前,我校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陈蓉老师已成长为我区唯一一名"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整合学科知识,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程,促成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日益普及,信息社会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需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这种知识与能力既是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备基础;又是"信息文化"水平高低和信息素质优劣的具体表现,又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为了实现上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我校采用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及信息技术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两种模式.
从2002年起,我校从一年级就开设了电脑课,每周一至二个课时,低年级由教师自编教材,中高年级选用审核教材.学校配备了两名专职教师,并保证上课的学生人手一机.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采用网络互动交流模式,将课堂课外延伸到课外,并适时选择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教学.
比如,在《图片的组合》一课,陈蓉老师就选择北师大语文第一册《太阳》这首诗作为情景导入,并要求学生以课本插图中的"树木,房子,太阳,公鸡,天空,草地等图片组合成一副完整的图形"作为任务驱动.让学生在熟悉的图片与诗歌情境中融入到新的学习氛围之中.在探索组合图片的方法中,发现"如何将有颜色背景的图片在组合时设置透明 "这一问题,并将几种现象不断对比,比较,将事物整理就绪,经过反复的设想,实验论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会面临问题和困惑,甚至挫折和失败,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不可量化的"长效".经过"发现——探究"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想象力与创造力,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
又如,陈蓉老师《图形的变换》这一课的灵感完全源于一题数学习题,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要求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复杂,美丽的图形.这一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中运用Flash软件制作旋转图形不谋而合.因此,在充分理解数学教材的重,难点之后,将数学知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巧妙地融入到Flash软件中旋转图形的制作方法上,并运用制作旋转图形的方法完成数学课本P60第6题提出的任务:在电脑中设计美丽的图案.这样就成功地将数学课程知识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现L-about IT(Learn abaut IT)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的整合.在该课中,教师一开始就以数学课本的课后习题:"在电脑中设计美丽的图案."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任务来驱动,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与信息技术(Flash旋转工具,变形设计面板,元件转换等)知识的衔接与延伸,让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帮助下,展开创造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学科任务,并努力营造出"在一种自然的方式下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的氛围.由于将"图形的变换"这一数学问题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在学习"自由旋转"工具的主动性大大加强,在掌握旋转工具使用的同时就迫不及待去构思复杂图案,自觉地去解决问题,完成知识意义主动构建,并能够创造性地发挥,利用旋转工具设计出各种千变万化的图案,完成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衔接与延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From:https://www.zongjiefanwen.com/Article/gzzj/jiaoxue/201205/8296.html
    Copyright © 2012 总结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