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总结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范文 >> 正文

构建“四廉”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来源: 工作总结范文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渠道。目前我们正大力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对和防止腐败。笔者认为构建“学廉、保廉、促廉、卫廉”的“四廉”小体系,是创造性落实惩防腐败大体系的具体实践,将有力促进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 (一)加强宣传教育,构建学廉体系。学廉属于教育的范畴。教育在反腐倡廉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发挥着基础的作用。一是完善教育机制。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改变过去纪委一家唱廉政教育“独角戏”的局面,把纪检监察、组织、宣传、党校和新闻媒体等各方面的力量统筹起来,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二是改进教育内容。围绕“掌权、用人、管钱”等关键环节,着重解决好如何对待群众、如何掌权施政、如何对待名利等问题;三是创新教育方式。改变单一的灌输教育模式,在充分发挥传统载体作用的同时,注重运用网络传媒、手机短信、公益广告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教育,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四是拓展教育范围。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众体、不同行业的党员干部,分类要求,分层施教,探索反腐倡廉全民教育之路,逐步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社会教育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廉洁可敬、腐败可耻”的社会意识,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辐射力和渗透力。wWW.zOngJIeFanWEN.CoM
      (二)创新机制制度,构建保廉体系。保廉属于制度的范畴。反腐倡廉制度是保证。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有严格规范的一系列制度做保证。因此,要坚持创新机制、健全制度,从权、钱、人等关键环节入手,建立一个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反腐保廉体系,逐步形成靠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理人的约束机制。政府机构要着力推进四项改革。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公示审批条件、程序和结果,积极推行电子政务,防止“暗箱操作”。建立行政许可过错追究制,严肃追究过错责任人和主管人员的责任。二是加快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所有政府性资金都要纳入预算管理;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三是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按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投资体制的要求,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和改进对投资活动的监管。四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各项任务。健全和落实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推行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竞争上岗等制度,着力创建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 (三)强化督导检查,构建促廉体系。促廉属于监督的范畴。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监督是关键。要从强化社会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三个方面,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从政情况的监督检查,促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努力构建不易腐败的防范机制。一是开展民主评议,强化社会监督。要定期组织社会各界人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民主评议,督促其增强依法行政和廉洁高效意识。二是制定《实施办法》,强化党内监督。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和配套制度,采取执法监察、专项清理、督察、述廉等监督措施,切实加强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三是深化政务公开和财务内审,强化群众监督。在各级各部门普遍实行政务、厂务、村务、校务“点题公开”和公开听证制度,强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让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参与重大决策,防止个别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深化财务内部审计制度,单位支出的每一张票据,都必须经过财务内审小组和主管领导双重审查签字方可入账,从而强化对一把手“一支笔”财权运用的监督。
      (四)严肃惩处追究,构建卫廉体系。卫廉属于惩处的范畴。反对腐败,要在认真做好事前防范的同时,切实加强事后的惩治,以惩治并举,综合治理,更加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腐败,为此,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积极探索办案工作规律,不断改进办案方式方法,通过查办案件产生强大的威慑力,努力完善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以卫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和从政行为的廉洁性。要进一步细化完善组织协调办案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司法、财政、审计等执纪执法机关的职能作用,把办案的重点放在金额万元以上的大案和涉及科级干部的要案上,努力突破一批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同时,坚持实行“一案两报告”和“一案四书”制度,通过剖析典型案件,编发案情通报,一方面促使发案单位吸取教训、改进管理、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另一方面查防并举,以案施教,发挥查办案件在治本方面的积极作用。
     总之,通过构建“学廉、保廉、促廉、卫廉”这一“四廉体系”,整合各部门教育资源,完善机制制度,统筹各方面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力量,形成全方面、多角度、立体式的反腐倡廉工作体系,促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健全和落实,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建良好道德坐标体系       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自1981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单位提出“五讲四美”以来,我国在精神文明领域里开展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活动。
       20多年前,“五讲四美”的基本要求,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们构建了一个新的道德坐标体系。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建设,是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初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论断。这一方略对于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行宪法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即爱祖国、爱劳动、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要使“五爱”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来,宪法规定的基本精神是使全体公民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守纪律的公民。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现实社会的一些领域仍存在道德失范的现象,如官员的贪污腐败、以权谋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的市场;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的行为;善恶界限混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特权思想、专制作风的滋长等。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必须建立一个道德有序、规范的社会,在加强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通过“八荣八耻”的宣传教育,明确光荣与可耻的界限,把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拓展,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坐标体系,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精神文明基础。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需求,是广大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共同要求。
       人是社会化的人,人的活动都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复杂关系及价值追求。“八荣八耻”以善恶为评判标准,提倡整个社会扬善弃恶,建立一定的道德准线,逐步形成社会需要的道德坐标体系。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谦虚礼让、勤劳节俭、诚实守信、勤奋进取的美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等等,都是值得提倡和实践的。同样,在红军长征中,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把自己的口粮留给伤病战士等舍己救人的赞歌;在和平年代,雷锋、孔繁森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都是现代社会需要弘扬光大的。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应该鼓励整个社会的公民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合理结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发扬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助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把先进性的要求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
       整个社会和每个公民的荣辱观,都是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而积累起来的,都需要自己的修养和主观努力,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社会精神风气是分不开的,荣辱观的形成同样离不开社会实践。每个公民只有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认真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时代主流精神的科学道德品质。“八荣八耻”的提出,既是现实社会经济状况的客观反映,又是对中国历史时代道德的继承和发展,它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现实社会中各阶层、团体、党派应共同遵守的公共行为准则,具有全民性;“八荣八耻”反映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它维护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 ,保证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具有继承性;“八荣八耻”尽管内容纷杂,但具有直观、简明、通俗、具体、易行的特征,凡是健全而有一定文明教养的公民都能理解其深刻含义,具有简明可行性。
       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就要使每个公民都成为与时俱进、德才兼备的社会建设者,就必须认真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努力营造“四个环境”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努力营造“四个环境”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公安机关在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十分广泛,尤其是基层民警的工作就在群众中间,警民关系直接影响着党群关系。为此,各级公安机关要努力营造“四个环境”,为打造平安梅州,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出新的贡献。
          一、营造公正文明的执法环境
          良好的治安环境,首先是稳定。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去审视现阶段公安工作,会使我们产生许多更深更新的认识。公安工作的价值取向应当定位于消解社会对立、缓解社会的矛盾冲突,尤其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使其发展为对抗性的矛盾。从公安职能来看,维护稳定的工作内容既有对敌斗争,也有处置人民内部矛盾。我们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严打整治攻势,以解决梅州社会治安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全力维护梅州的社会政治稳定,保稳定树形象,以稳定促和谐。
          二、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
          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各级公安机关乃至全体民警要进一步规范行为,心系群众,进一步完善便民利民措施,想方设法寻求各种途径,多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各级公安机关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原有市公安局制定的公开服务承诺的基础上,近期内结合各自部门的业务实际,开通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开通便民利民、方便快捷的快车通道,开通宾至如归优质服务的便民通道。通过开设上述“三条通道”,让群众感受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实在效果。要以贯彻新《信访条例》为契机,努力做好“大接访”工作。近期应精心组织开展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活动,坚持每月1日、15日局长接访日制度,面对群众,敞开大门,确保群众上访、信访渠道畅通。切实改变信访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民警下访,掌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加大督查督办力度,要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通过卓有成效的信访工作,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三、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德治国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公安机关据此要积极实施人文警务,倡导道德治安。要改变以往存在于一些人身上的“冷、硬、横”作风,严禁刑讯逼供,要更多地将人文精神注入警务活动和警务行为之中,更多地发挥道德的力量去开展治安工作,率先实现公安工作与社会的和谐。近期我们要以深入开展“千警连千户”活动为载体,不断完善和充实活动内容。要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整改工作,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成效。
          四、营造浓厚的沟通和宣传环境
          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最直接、最客观、最公正的评判者,对公安民警执法形象、服务态度十分关注,在服务形式上是否更加亲民、爱民,在管理方式上是否更加规范、便民,仍然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我们要注重沟通和宣传的作用。通过沟通,使公安机关广大民警和群众能够互相了解,消除隔阂,建立积极有效的互动关系。同时,要充分发挥公安宣传的积极作用,借助外力宣传自我,弘扬新时期的警察精神,不仅使群众了解公安,调动群众的力量,使社会和群众产生对公安公正的评价,更好地支持公安工作的开展,也使警民之间增进了解,互相鞭策。 From:https://www.zongjiefanwen.com/Article/gzzj/gongzuo/201205/1365.html
    Copyright © 2012 总结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