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总结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单位工作总结 >> 正文

乡镇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思路

来源: 单位工作总结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奋进跨越”为主题,以打造国际旅游重镇和全国文明重镇为目标,按照“城镇推进、旅游提升、产业优化、社会和谐”的发展思路,加速发展旅游、农业、工业三大经济,强力推进景区、项目、小城镇和新农村四大建设,努力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镇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

全镇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序时进度目标任务。1-10月份全镇农业总值完8400亿元,增长1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35.66万元,占任务的84.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15.4元,预计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80万元。一些重点工程和项目相继建成,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后劲明显增强。旅游经济继续稳定增长。****景区接待游客66.37万人次,门票收入310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0.6和34.73,农业全面增收。桑、茶、果等传统产业产业化水平快速提高,生产基地逐步扩大。龙川村蚕农合作社、九都贡菊专业合作社、****猪业协会等相继成立,效益明显,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4:22:54。

二、对外开放深入推进。

以重大接待、赛事活动为截体,进一步扩大了我镇旅游的知名度、外向度和美誉度,开拓了旅游入境市场,入境游客达4.21万人次,增长13.59。Www.zONgJIeFaNWen.Com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推进年”活动,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1-10月份共外出招商9次,接待外商来镇考察6批次。新入驻招商引资项目4个,分别为精品酒店、蓝莓种植基地、秀里农庄、雪龙毛皮服饰厂,总协议投资额为13400万元。重点跟踪在谈意向投资项目6个,分别是****政务新区接待中心、家用电器集成线路厂、军用碳铅、豆制品深加工基地、塔川、雉山古民居开发。由于领导重视,服务到位,今年我镇续建项目工程施工进展顺利,建设速度加快,资金到位情况良好,奇墅湖国际旅游度假村、梓路寺复建、水墨****、龙池湾大酒店、****加油站、宏联竹针厂等项目共投资11400万元。(任务:内资5500万元,外资50万美元,一个300万元以上项目入园)。

三、新农村建设初显成效。

基本完成各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紧紧围绕旅游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初步构筑了“一村一品、多村一业”、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格局。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通过“阳光工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一年来,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XX多万元,目前已修通改造生产生活道路9条,共17.75公里。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年度能源沼气建设452口任务(全年任务887口,力争全部完成)。农业综合开发“东桑西移”、桑蚕良种繁育等重点农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加强了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积极稳妥地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已完成10个村12.6万亩林地外业勘界,占任务的63,超额完成序时进度。多方筹集资金,从“三清三改”入手,开展了日常保洁和集中整治活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制定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我管理,强化了村两委干部培训,经常性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督查指导,全力推进村务公开“六规范一满意”,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生态型龙川村、项目带动型排林村、旅游经济型****村和主导产业型金家岭村等新农村示范村,已成为****新时期和谐农村建设的亮点。

四、小城镇建设取得新成就。

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规划编制工作。先后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对《****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编制完成《****镇域规划》,镇区功能逐步完善。按国际标准在景区要道、各交通干线、休憩场所设立标志牌与指路牌,全面建立标识系统。整治旅游公路沿线环境,美化、绿化旅游道路。整修****古村落内街道1万平方米,更换环保型垃圾箱100个,建旅游公厕1座。对邑溪河上游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镇区河段实施疏浚整治。投入配套资金21万元,完成s218线、赛金花故居周边和南湖东边非徽派建筑整改28幢,力争年底超额完成43幢“改徽”任务。****新区水墨****、 政务新区和农民新村已先后开工建设等。城镇基础设施促进了旅游环境、人居环境和镇区的进一步改善,商贸业、餐饮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和农副产品加工运销业大大发展,农村劳动力迅速向非农产业转移。争取在全市小城镇考核评比中争取保持进入前三名位次。

五、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新进步。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提升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农村教育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扩大了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抓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积极探索农村保险新途径,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计生工作的领导,狠抓管理服务工作,全面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认真落实农村计生奖励扶助政策,推进利益导向机制,统计年度内全镇共出生114人,其中计划内出生129人,政策符合率为94.8。一上及时率为74.8,落实率为93.13;二扎及时率为93.3,二扎落实率为100,计划生育率96.49,出生率为6.7‰,自然增长率为1.38‰,兑现奖励扶助对象55人,资金35400元。放弃二孩生育指标一次奖励11人11000元。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信访网络严格执行领导接待来访制度,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1-10月份调处来信来访46件,办结率87。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惩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城乡社会保持稳定。今年力争保持全县考评领先位次。

[1][2]

六、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加强。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干部作风整顿,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强学习,认真组织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通过深入系统学习,进一步武装了乡村干部的头脑,提高了思想认识。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重基础、抓基层,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深入推进三级联创为统领的“双培双带”、“素质工程”和“定岗定责”等创建活动,同时积极开展“五个好支部”创建活动,今年全镇有16个村被列入创建“五个好支部”  行列,创建标准化党员活动室21个,新发展党员36人,培养后备干部68名,使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善,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规范村财镇管。重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重视抓好党管武装和民族、宗教等工作。加大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今年无违法违纪案件发生。

七、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1、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XX年年符合农村低保共468户,计772人,前三季度共兑现低保资金15.54万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强资金的使用监管,做到了三公开一评议。2、进一步提高“五保护”供养标准。全镇“五保户”共109人,其中集中供养16人,分散供养93人,上半年集中供养人均发放经费1350元,分散供养人均发放经费750元,投资2.98万元对****敬老院进行维修改造,逐步改善“五保户”的生活居住环境。3、完善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机制,全部纳入基本生活费补助范围。全镇共计12人符合标准,每人每月给予170元的生活补助。4、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镇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共计1594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1。1-10月份已有478户891人享受到医疗补助,补助总金额达39万元。全镇残疾人员享受到市千元就业工程项目补助8人,计8000元,享受到市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8人,计16000元的药费补助,享受到危房改造项目补助的6人,计30000元,每户补助5000元,11月中旬已支付兑现改造户每户1500元,余下21000元,12月底竣工验收后,全部兑现。5、积极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XX年年我镇规范村卫生室建设规划共5个村,分别为金家岭、龙川、屏山、古溪、甲溪。2010年村规范室建设规划为3个村,分别为联合、汤蜀、星光。,其中镇中心卫生院已列入XX年年规范卫生院建设计划,共补助55万元,其中省补助25万元,市、县补助5万元,医疗设备投资25万元。6、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全镇1682名学生学杂费实行了全免,提供教科书501本,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159人,每人给予289元补助。7、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投资10万元对龙江初中校舍进行了维修。8、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现已全面启动XX及XX年年度3136人96万余元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分别在奇墅、雉山、金家岭、龙川、江村、际村、甲溪、民主8个项目点,目前主体工程土建工程已全部完工,进入管网安装阶段。9、进一步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自实施此制度以来,****镇XX年享受政策的为45户,扶助金额达27360元,XX年为51户,扶助金额达31080元,XX年年为55户,扶助金额达35400万元,总计兑现扶助金额93840元。10、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全镇列为省地质灾害点共有5处,其中被列为XX年地质灾害治理点共有3处,经省核定,坪太地质灾害点40户127人以及晓源地质灾害点15户48人纳入异地搬迁范围之列,户均建筑面积160m2,木坑地质灾害点10户采取工程治理。目前,晓源地质灾害点安置新区(际村官川)已完成15幢徽派小楼主体建设,水电已安装到户,村民内部装修结束,已拆除民房8幢,剩余民房正在拆除中;坪太地质灾害点安置新区(金家岭黄宅)已建成完工33幢徽派小楼,另外1幢五保户安置房已经竣工。木坑地质灾害点治理工程已全面完工,预计今年11月底以上地质灾害点基本能按照省政府要求完成搬迁治理工作。列为XX年年地质灾害治理点共有2处,具体为双联

〖1〗〖2〗


乡镇二O一O年度工作总结

2010年,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重点做活了“农业富民、工业强镇、三产兴镇”三篇文章,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拓进取,奋力争先,超额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科学筹划,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全年预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8亿元,较上年增长30;其中工业增加值9000万元,农业增加值1.6亿元;财政税收预计完成630万元,同比增长30.1;消赤减债120.5万元;全年引进在建和意向投资项目16个,建成投产8个,预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600万元,是全年目标任务的46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4790元,同比增长30;

(二)农业生产稳定增收。一是农业结构进一步调优。全镇种植烤烟5466亩,收购烟叶1.47万担,烟叶均价11.54元/公斤,亩平效益达2400余元,确保烟农经济收益良好。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发展了效益好、销路畅的生态优质稻、有机蔬菜、甜糯玉米基地,同时,积极发展了美国红提、香菇、油茶等特色种植业,为农民增收4800余万元。二是土地流转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实现耕地、林地流转面积13084亩,涉及3413个农户,其中流转大户24户,承包面积8092.26亩,龙伏居委会刘国斌被评为省级种粮大户。三是劳务经济快速发展。邀请长沙市职业技术学校到我镇举办电脑、电焊、钳工等技术培训班,免费培训进城务工农民200余人次,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合法有序引导土地经营流转,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良好的条件。全年外出务工约1.1万人次,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全年投入劳动工日25万个,投入资金217.5万,完成各类水利工程项目240处,完成省级安全饮水工程两处。水利工作进入长沙市先进行列,其典型经验被《长沙水利》刊载。五是林业工作扎实有效。林权改革全面完成;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全年未出现重大火灾;生态资源保护得力,全镇森林覆盖率已达54.1。六是专业合作社蓬勃兴起。相继成立了龙港农机服务、“国绿”甜糯玉米、隆平米业龙伏种粮、龙伏养猪4个专业合作社,农业机具推广逐渐普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七是畜牧工作特色突出。全年牲猪存栏13000余头,培育养殖大户108户;动物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疫密度达100;动物检疫率达100,让老百姓吃上了放心肉。

(三)工业经济发展较快。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建立了优化环境长效机制,实行了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党政领导联系企业和收费审批制度,建立了“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即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形成了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经济发展机制。全年召开了两次工业经济专题工作会议、两次银企座谈会。新创建5个信用村,新增企业贷款800余万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率达100,全面落实了环保“三同时”,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全部达标。今年新上项目16个,协议引资8000万元,到位资金4600万元。新上规模企业富豪木业的楼梯、扶手产品获国家专利并成功进入中国十大知名品牌行列。

(四)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绩。完善了招商引资“三优五奖”政策,健全了招商项目资料库,成立了专门招商机构和信息员队伍,以多种形式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招商,全年引进在建和意向投资项目16个,已有8个项目建成投产,协议资金达1.2亿元,实现到位资金4600万元。

(五)旅游开发迈出新步伐。整合了境内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加大了保护性开发力度;组建了石柱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今年9月,旅游公司与湖南田汉大剧院成功签订联合开发协议,目前,景区主干道已经全面硬化,配套设施已经基本齐全。10月1日,石柱峰旅游景区试营业2个月以来,门票收入15万余元。

(六)集镇建管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对龙伏新街进行了美化,使之发展成为龙伏的主要商业街;完善了集镇老街的排水设施,新建了一个垃圾处理场;依法做好了集镇、中心村的规划和管理,到目前为止,全镇已有8个村(居)完成了规划,规划率达67;积极推进十万农民进城镇工程,今年共吸纳145户600余人进集镇、中心村居住,完成全年任务的120;全年完成城建总投入1200万元,集镇功能不断完备,品位不断提升。

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盘活了原商贸小区的土地资产,在该地启动了新农村示范小区建设,小区占地50余亩,可建门面200多间,目前已竣工40多套,完善了配套基础设施;农村客运站、计生司法综合办公大楼、敬老院、电信办公楼等重大工程,全部采用公开招标,目前质量好,进度快,排在全市乡镇前列。黄桥、石江、达峰等村加大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了移民工程,初步建立了居住集约化模式。3月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佑卿率团深入到石江村进行现场办公,对石江村近年来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为该村描画了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7月份,全市建设扶贫现场会在黄桥村召开。

二、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大力开展“平安龙伏”、“和谐龙伏”的创建活动;继续深入打击地下“lhc”,实现了“三无”工作目标;全年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80余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10万元;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7,治安发案率下降9.3。

〖1〗〖2〗

(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计生工作扎实有成效。围绕“争先创优”工作目标,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狠抓基层基础建设、强化依法行政、扎实开展宣传教育、优质服务活动、继续深化计生综合改革、积极推行村民自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长沙市、浏阳市两级半年、年度考核评估和综合改革验收均获较高评价。计划生育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5.16,成为浏阳唯一接受长沙市计划生育依法管理验收的乡镇。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强。农村低保、社会保障资金按标准落实到位;长沙市政府8件实事全面落实,百福敬老院、五保户危房改造、福园安居工程总投资超过100万元,经长沙市民政局验收均顺利通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取得新突破,新开村社区示范点得到了长沙市民政局的一致好评;全年筹措扶贫帮困、爱心助学资金21.3万元,为贫困家庭解了燃眉之急;及时做好了灾情上报和救灾工作;残疾人工作取得新成绩,今年可望进入长沙市示范乡镇行列;殡葬改革宣传到位,措施得力,效果较好。三是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强化科技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培训力度;邀请市农业局、畜牧局和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共培训各类人员3000余人次,培养科技示范户198户。省市7个示范新品种得到了大力推广。富豪木业又有一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四是五是卫生事业蒸蒸日上。积极协调妥善解决了卫生院改制问题,村(居)标准卫生室建设全面完成,均顺利达标,进一步健全了重大传染病防治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转良好,截止11月28日,已为3027人办理补偿手续,补偿金额达153.7万元,及时到位的补偿缓解了农民“看病难、治病贵”的难题;2010年参合率将超过90,预计12月5日前将全面完成参合费用收缴任务。五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中小学年度巩固率均达100,教育债务已全面偿还,校园周边环境秩序良好,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计划总投资1700万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的重点工程建设,已经完成旧教学楼翻新改造、食堂厨具改造,耗资20余万元,目前正着手兴建一栋学生宿舍楼和一栋综合楼,总投资250万元。四是交通建设日新月异。今年共硬化村组道路9公里,实现了水泥路村村通目标,公路建设环境和交通秩序良好。五是银信、农电、统计、经管、能源、邮政、电信、广播、国土等各项工作均取得全面进步。

XX年年,我镇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财源培植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任重道远;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0年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镇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主攻农业、工业、旅游业三大产业,全力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大工作重点,强化计生、教育两大社会事业,着力建设平安**,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建设经济富裕、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新龙伏而努力奋斗。

奋斗目标:gdp力争达到3.6亿元,财政收入达到7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0万元,城建投入1000万元,农民进镇创业1000人,计划生育率达98.5以上。

[1][2]


乡镇工业发展情况及工作思路

2010年,我市乡镇工业在仪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扬州乡企局的直接指导下,以优化结构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运行监控和招商引资,重视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产品做特做精的工作思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面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2010年全市乡镇工业发展情况

全年乡镇工业完成现价产值257.6亿元、销售收入242.8亿元、利税12.7亿元、利润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9%、61.1%、65.8%和62.9%,完成扬州市局下达目标的111.1%、110.7%、137.5%和167.5%。乡镇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33.8亿元、销售收入124.2亿元、利税6.7亿元、利润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9%、74.2% 、96.1%和110.3%。其特点主要有:

1、经济总量屡创新高,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为实现乡镇工业经济总量提升、运营质态改善和企业做大做强、创优创新的战略目标,2010年我们实施了工业经济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创优创新”奖励办法。一年来乡镇工业持续高位放量增长。乡镇全部和规模工业分别完成产值257.6亿元、133.8亿元,同比增长61.5%、79.9%,对市辖工业增幅贡献了10.5、10.4个百分点。

全市10个乡镇中月塘、马集、新城3个乡镇工业产销增幅超过60%,真州、新集两镇总产值分别突破40亿元和30亿元。月塘、新集、谢集狠抓大企业大项目建设,振通电工、金陵船舶、杭万汽配等重点企业的大项目很快投产见效,带动区域经济迅猛发展。到2010年底,乡镇规模企业达286个,亿元企业26家,年产值千万以上企业达235个,分别比去年新增28个、12个和33个。振通电工和金陵船舶两企业年产值分别突破20亿元和10亿元大关。乡镇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51.9%,同比提高了2.2个百分点。26家亿元企业累计完成产值66. 5亿元,同比增长158.82%,占全市乡镇规模工业产值的49.7%。振通铜业和金陵船舶两个十亿元企业完成产值30.7亿元,分别拉动全市乡镇全部和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9.7和43个百分点。

2、运行质态明显改善,利税大户贡献突出。

全市乡镇全部工业迅猛发展,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60%,规模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70%,呈现了规模工业领先全部工业增长,效益增幅快于产销增幅,乡镇工业领先市辖和全市发展的喜人局面。

经济效益的攀升,主要得益于利税大户的贡献。1-11月我市乡镇工业有振通铜业、金陵船舶、新型建材、金派内燃机配件等9家利税超过千万,22家利税过500万的企业完成利税近3亿元,达去年同期的2.5倍,占同期乡镇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一半,我市规模最大的乡镇企业振通铜业实现利税高达8610万元。1-11月我市利润超百万元乡镇企业有59家,比同期增加24家,共实现利润2.2亿元,达去年同期的3倍,占同期乡镇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78.6%,金陵船舶1-11月实现利润3334万元。

3、集中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2010年全市9个集中区完成营业收入131.6亿元、利税7.7亿元和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77%、65%和60%,分别占乡镇全部工业的54.2%、60.6%和63.9%。新集、月塘、真州三乡镇工业集中区产出规模均超20亿元,分别占所在乡镇全部工业的76.2%、82.9%和55.1%。乡镇工业集中区年内开发利用土地共计3842亩,完成基础实施投入1.3亿元,工业投入44亿元,新建标房面积50.7平方米,年内新增入园企业227个,目前共有入园生产企业892家,其中投产企业715个,从业职工数达4万多人。

开展集中区规划推进和环境治理达标活动,保障集中区科学发展。真州工业集中区围绕化纤无纺和箱包等特色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万吨涤纶长丝、短纤和无纺织物的生产能力,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利税1.5亿元,同比增长40%和34%。新集工业集中区发挥地域优势,通过腾笼换鸟的方法盘活闲置标房,全年投入6.7亿元,重点发展船舶和汽车制造、服饰加工产业,集中区完成营业收入28.9亿元,利税1.1亿元,利润59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7%、112%和103%。2010年先后有百家丽造明、苏港造船等3个亿元以上项目和华藤印染、新能源混凝土等一批千万元以上项目落户集中区竣工投产。

4、开展创业辅导活动、推进创业基地建设。

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积极搭建信息、人才、资金、技术、厂房场地和公共设施等创业服务平台。真州镇、新集镇、马集镇和市工业总公司等四单位按照资源节约利用、服务便捷高效、要素合理配置、功能配套完善、信息交流顺畅、技术合作共享、人才有序流动、企业集群共生的工作方针,建成的创业基地。大仪镇、市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杭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创业基地正在启动。

已建的4家创业基地累计投入21.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13.6亿元,累计建成厂房27.8万平方米,入基地企业数达16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就业人数6435人,2010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利税过亿元。多元化投入,多渠道融资,兴建标准化厂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市4家创业基地新建标准化厂房面积17.8万平方米,利用改造旧厂房3.6万平方米,现有建筑物及配套设施面积达23.5万平方米,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200万元,真州、新集两个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资产总额已达1.8亿元。 (1) (2) (3) 2010年邮政局个人工作总结
2010年度法庭工作总结
财政局创建“五优”机关工作总结
2010年科协工作总结
档案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0年教育局教育工作总结
2010年地税局税政科工作总结
工商所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5、协调生产要素供给,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联络28个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政策扶持、经贸合作、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融资担保等方面服务和支持。二是经过努力省开行直贷资金已由3000万元提高到4000万元;不断增强担保公司实力,多渠道筹集资金,注册资本金由5653万元扩充到1亿元,全年共为中小企业提供85笔贷款担保总额为1.7亿万元,累计担保余额达1.5亿元;开展企业资金需求状况调查,及时向银行提供市场好、信誉佳的企业;会同市人行召开了3次银企签约会,促成154家企业与各主要商业银行签定了资金总额23.46亿元的贷款意向书。三是畅通信息服务渠道,通过经贸网站和《仪征经贸信息》,及时发布国家产业政策、原材料市场供求变化以及中央扩大内需、保经济增长的重大信息。四是实施人才培训,组织7家单位参加扬州市重点企业发展论坛,动员6家企业参加扬州中小局“定位定天下”讲座,落实22名企业高管到扬州参加清华总裁班领导力提升系列讲座,牵头实施了省中小企业“视训365”工程等等,为我市工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五是组织会展交流活动,落实谗神食品、史福特光电、澳凯金属制品等8企业参加对接洽谈活动,促成了6家企业与省内8家大型商贸企业签定了近千万的购销合同和680万元的意向协议。上工业投资项目竣工投产,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6、技改投入明显加大,发展后劲不断积蓄。

2010年乡镇工业共完成技改投入74.9亿元,同比增长58.1%,占年计划的101.9%,其中大仪、青山、谢集、马集等4个乡镇同比增幅均超过70%,新集、马集年内完成技改投入均超10亿元。全市乡镇2010年在建的479个项目中,已有428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1亿元的金陵造船扩建项目,预计年后完工。真州百家丽的光伏电池和金达无纺的双绒棉、马集永辉公司散热管制造等23个五千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2010年总投资50.4亿元的166个乡镇千万元以。谢集重点培育壮大杭万汽配集团,完成项目建设投入3.4亿元,为产业集聚发展增添后劲。总投资4亿元的月塘乡振通电工新建项目竣工投产,2010年实现产值20.2亿元,成为全市最大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7、技术创新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化稳妥实施。

及时分解落实“双创”工作目标,加强高新产品、高新企业申报工作,全年乡镇工业完成新产品开发任务190个,共申报高新技术产品39项,申请专利805项,授权专利276项,新产品产值率达33.6%。指导帮助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组织了金派内燃机配件、润扬机械等3企业申报省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其中金派内燃机公司获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单位。构建推广《商务仪征》电子商务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已注册200多家企业用户。恒通车材、苏港造船两家均通过扬州市级技术中心认定,旺海数控、威龙活塞环、森泰化工等企业分别与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全面启动企业创牌,赛格、润韵已获省著名商标,威龙活塞环申报省名牌产品,组织起重机械厂、宏达科工贸等10余家企业申报扬州市知名商标、扬州名牌。多科特水性涂料公司获得省中小局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资助,另有6个项目获得扬州市“双创”扶持。

尽管我市乡镇工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地区先进县市区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升级不快。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化程度高的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二是规模工业产值仅占全部工业的51.9%,规模企业平均年产值不足5千万,两相指标在扬州县市中最低。三是集中区总体水平不高,主导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特色产业优势不够明显,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克服。

二、2010年乡镇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2010年,我局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四年小康”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立足“保增长、调结构”,继续坚持工业第一方略,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以做大做强为目标,以推进创新型经济为重点,突出运行组织,以工业“双创”、“三重”、节能降耗、融资服务为抓手,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2010年乡镇工业目标任务为:

1、工业总量:全部工业产值330亿元、销售305亿元、利税16亿元、利润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29.8%、28%和25%,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80亿元、销售166亿元、利税8.2亿元、利润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5%、33.7%、22.7%和12.5%。

2、企业规模:新增规模企业45家,新增亿元企业8家,新增5亿元企业1家。

3、工业投入:工业投入97.2亿元,同比增长29.8%,实施五千万元以上项目54个, 亿元以上项目10个。

4、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全年开发新产品200个,新品销售率33.8%,认定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0个;新增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育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争创扬州市级以上品牌15个。 <1> <2> <3> 2010年邮政局个人工作总结
2010年度法庭工作总结
财政局创建“五优”机关工作总结
2010年科协工作总结
档案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0年教育局教育工作总结
2010年地税局税政科工作总结
工商所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5、集中区建设:营业收入170亿元,基础设施投入1.4亿元,工业项目投入36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10个,新增入园企业160个,新建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工作措施主要有:

1、保目标,抓监控,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尽早将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落实到企业项目。近期要重点抓好一季度指标的分解落实工作,把所有考核目标排细排实、一并下达。二是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分析问题,排找差距,提出对策措施;同时,经常深入乡镇及企业,组织专题调研,了解掌握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动态,落实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加强经济预警预测,防止工业生产出现较大波动。三是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增产增收,积极组织名企、名品、名牌参加国内外经贸展销洽谈活动,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抢抓订单,增产扩销。四是督促乡镇对所属企业规范统计行为,配合税务、统计等部门加强督查,促使企业真实反映实际产出,做到应报尽报,确保应统尽统。

2、扩规模,调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在汽车船舶制造、化纤无纺织物、电器照明、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大力推动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的新产品,拓展产品发展空间。二是改造提升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依托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品牌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做大传统产业规模。三是培植壮大企业梯次群队,选择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实行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培植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小巨人”、产品“单打冠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进而带动产业扩张。

3、增投入,攻项目,提升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大力引进和加快建设高水平重大项目,对上年结转的金陵造船和杭万汽配等亿元项目,加大服务协调力度,推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对在手在谈的项目,尽快落地落户。重点落实谢集的元胜纺织、青山的东盛国际废品处理等年内开工的十个亿元项目和总投资1500万美元的谢集乡摩泰克汽车电子助力系统等外资项目。二是做好项目储备报批,在项目的产业链开发、集聚开发和整体开发上做好文章,不断充实项目库;对照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精心包装谋划,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协助企业报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笼子”,获得政策资金的扶持。三是加快集中区建设,按照“拉开框架、拓展空间、做强基础、不断配套”的要求,鼓励有实力的经济实体参与园区开发经营,新增基础设施投入1.4 亿元,提高集中区档次,增强吸附能力,提升项目承载力。

4、创品牌,求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扬州市“8631”创新计划以及我市科技创新方案,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一是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集中资金、设备和人才,着力在新光源、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等领域和重点骨干企业中建成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争取全年新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二是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联合开发关键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加快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的过程,全年促成产学研项目12个。三是鼓励创新创牌,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大力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鼓励企业重视品牌效益,加强质量管理,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加快培育名牌、创建品牌步伐,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企业3家、高新产品15个、品牌2个。

5、把关口,降能耗,推进科学和谐发展。一是强化基础管理。指导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帮助用能企业完善基础台帐、能耗定额和计量统计等工作。二是严控能耗增量。从源头把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准入。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鼓励企业进行节电、节能技术改造,减少或降低能源消耗,全年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造项目不低于8个。三是推行清洁生产。争取明年再有3家企业通过验收。争取8家企业通过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和年检、更多的企业进入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确保全年节能降耗目标顺利实现。

6、整要素,解难题,营造加快发展环境。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整合土地、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努力缓解企业发展瓶颈制约。一是加强宏观经济信息跟踪,定期发布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重大信息、积极的财政政策及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信息、国家产业政策信息以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信息,为企业提供参考。二是推进银企沟通,加强银企互动对接,重点帮助优质企业落实和扩大授信规模,全年组织银企签约活动不少于3次,稳步提高银企合作履约率;同时发挥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争取更多的放贷资金,多渠道扩充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培育相关政策,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业能人、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

7、兴调研,提效能,打造创先争优团队。一是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为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素质培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把握复杂经济形势、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基层一线,掌握情况,研究思考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等专项行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治乱减负工作,治理各类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的行为。四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大力开展“示范科室”、“示范岗”活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努力争创全市标兵文明单位。

  1     2     3   2010年邮政局个人工作总结
2010年度法庭工作总结
财政局创建“五优”机关工作总结
2010年科协工作总结
档案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0年教育局教育工作总结
2010年地税局税政科工作总结
工商所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rom:https://www.zongjiefanwen.com/Article/gzzj/danwei/201205/17549.html
    Copyright © 2012 总结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