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总结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单位工作总结 >> 正文

教育局工作总结

来源: 单位工作总结 

上半年,区教育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教育局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强区”战略,坚持“巩固、发展、调整、提高”的原则,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突出重点,克服困难,使各项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为全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扎实基础。现将上半年主要工作及下半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1、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区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区教育局全面深入开展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思想发动、学习培训、主题活动、专题调研、召开民主生活会和广泛征求意见,较好地完成了第一、二阶段的工作。围绕社会普遍关心的教育发展问题进行调研,先后召开座谈会10场,100多人参加,发放问卷120份,征集意见和建议80多条,撰写调研报告10篇。把学习实践活动创新与主动服务群众,服务学校,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活动促进工作的开展。

2、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配合市教育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对城区教育布局调整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专项调研,并请鄢福初副市长和市直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到我区现场办公,专题研究城区教育布局调整和我区教育相关项目的建设问题。投资300万元的先锋学校教学楼、280万元的娄底五小科教楼主体工程均已封顶;娄底三中投资1450万元的体艺馆和朔胶田径场也已顺利竣工;八中和大科中心校的整合与区教育局机关新办公楼搬迁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WwW.ZongjiefANwen.cOM

3、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考试招生工作

上半年,各类考试较为集中,积极、稳妥地做好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自学考试等工作,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维护考试公平、加强社会稳定。今年全区共有4200名高三毕业学生参加了高考,共有2816名高中学生参加了首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共有3881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了全市统一组织的中考;教育局在区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相关部门配合协调,组考严密,考风考纪端正,确保了三大考试的顺利完成。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年初,教育局专门组织各学校召开加强全区师德师风建设动员大会,下发了《关于在全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的通知》,明确了活动目标,深化了活动内容,细化了活动安排。为使教育活动得到有效开展,我们组织各学校学习教育法规,观看优秀教师事迹专题片,要求全体教师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查反思,着力提高教师执法守法意识和道德修养。组织师德师风工作小组到各学校明查暗访,抽查各学校师德师风活动开展情况。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全区“优秀师德师风先进单位”和“优秀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准备在今年的教师节进行表彰奖励和开展巡回演讲,通过他们的先进事迹,以进一步提高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

5、开学基本情况

在我局的统一部署下,全区中小学校于2月10日正式开课开讲,由于各学校劝学措施得力,确保了全区适龄儿童入学就读,截至2月16日,全区小学报到入学24774人,无一人流失,巩固率100%;初中生报到入学12275人,流失7人,巩固率99.04%;高中生报到入学8698人,流失167人,巩固率98%。今年春季开学,我区启动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区各学校严格按省、市文件,报名入学,没有乱收学生一分钱,家长、学生真正得到实惠。

6、两项督导评估整改情况

4月28日至30日,市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考核团对区教育两项督导评估整改工作进行了复查,区政府向评估团就我区近年来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对所要求整改的问题进行了专题汇报,评估团对我区两项督导评估整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和建议。现在,这些问题我区已基本整改到位。

7、组织了庆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

六一儿童节前夕,区教育局与区妇联、区关工委、区妇儿委联合举行了娄星区亲子读经典展演”暨关爱“春蕾女童”现场捐赠和庆六.一“阳光下成长”文艺汇演。区领导为全区24名贫困家庭女童发放了4800元资助金,各学校选送的38个节目为全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

8、2011年高考再创历史最好成绩

今年我区高考再创历史最好成绩,一本上线283人,占考生人数的7.32%,高出市1.27个百分点;二本上线978人,占考生人数的24.96%,高出市2.88个百分点;全区本科上线1769人,占考生人数的45.81%,比2011年高出个18.72个百分点;600分以上考生30人,李鑫等4人可望被清华北大录取,李鑫以666分的档案分居全市理科第一名。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2011年下半年,我区教育工作将继续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增强责任感,强化执行力,加快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均衡,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娄星教育全面、协调、和谐发展。为此,我们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稳妥推进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我们将继续按照“程序化、精细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工作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有关部署,积极、稳妥、适时、慎重地推进教育系统第四轮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切实做到宣传全覆盖,政策都吃透,党员带好头,系统保平稳。二是根据娄星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我们的实施方案。鼓励学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干部竟聘、绩效考核、工资分配等进行大胆尝试、积极创新。三是慎重、稳妥推进。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实施。确保按时完成改革任务,确保全系统的稳定。 (1)(2)

二、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是全区当前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教育局全体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把其重大意义进一步认识好、领会好,把区委的精神进一步学习好、把握好,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区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站在推动和促进全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进程的高度,站在推动和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深入扎实地组织开展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确保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面向全体,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决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市有关精神,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确保薄弱学校逐年减少。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二是要加强对全区教师资源的统筹。通过公开考试招聘部分教师,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城区学校教师到相对偏僻、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学校任教服务等制度,加大师资队伍均衡调配的力度。三是要加快教育基础项目建设。要确保先锋学校、娄底五小、娄底三中等建设项目在下期开学前夕正式投入使用,从而有效缓解城区义务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和压力。四是要落实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认真做好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划片招生工作和学籍管理工作,扎实做好暂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五是促进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公、民办教育一视同仁的原则,努力为民办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帮助民办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促进娄星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四、强化责任,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

一是加强校长队伍和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要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小学校长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加强对校级干部的履职考核,完善校级干部交流制度,实行校级干部任期制度、引咎辞职制度和评议制度,切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校长、书记要加强执行力建设,要善用法力,慎用权力,发挥能力,彰显魅力。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和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

五、安全第一,确保教育系统平安、和谐与稳定。一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做好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明确职责,健全制度,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加大安全专项检查整治力度,重点做好饮食卫生、设施设备、校园消防及校外实践活动的安全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二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确保各学校和教育系统平安、稳定。

六、依法治教,加强教育督导工作。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若干意见》,各校要建立民主参与、依法决策、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实施“阳光工程”,推进校务公开,发挥教代会的作用。认真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提高督评质量和效益。继续深化督评方式、方法的创新,促进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七、加强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做好娄底三中、娄底二中、娄底四中创省示范高中、省特色高中、市示范高中的创建验收工作,确保顺利通过。

<1><2>
教育局推进城乡教育工作总结

武安市位于河北省南部,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502个行政村,72.8万人,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48所,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43所,高中4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

近年来,我市把加强学区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举措,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强化领导,创新管理,整合资源,扩优扶弱,促进了全市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规划设置,切实把学区建设成促进均衡的有力抓手

实施学区建设,不仅是深化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为加快学区建设,我市成立了市领导任组长,各乡镇和教育、财政、编制、审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区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制订了学区建设发展规划。根据人口分布状况、学校地理位置、教育发展现状、优质资源辐射范围等因素,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在全市设立了12个学区。为把学区建设成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管理中心,在硬件建设上,我们坚持乡、村应承担的教育责任不变、教育编制不变,撤并乡镇教育办,采取独门独院或挂靠学校的方式,统一标准,建设学区办公室。在组织机构上,每个学区设立一个中心校,统筹管理区域内的人、财、物和教育教学工作。每个中心校附设一个教研中心,具体负责学区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配齐配强了学区领导班子和研训室成员,构建起完善的市、区、校三级教研网络。在软件建设上,进一步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科室工作人员职责,形成了集办学、管理、研训为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了学区建设“七有”(有办公地点、有组织、有制度、有经费、有教研中心、有特色、有成效)、“七统一”(统一领导、课程设置、教研活动、资源、经费、培训、考核),构建起以学区为单元的教育体系。

二、坚持以学区规划为先导,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办学

坚持学区建设与学校标准化建设、布局调整、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先规划、后建设、再调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初中“8141”、小学“4138”标准,大力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推进布局调整。启动了午汲、骈山、清化等城区周边初中建设,推动初中向城区周边和节点重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集中。大同学区原有64所学校,现已合并为17所小学和3所初中。今年,又根据发展规划,投资1500万元,新建了4轨制寄宿制小学。管陶乡位于我市西部山区,辖38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对此,XX年年,我们投资800万元,平整20多亩山地,新建了寄宿制管陶中心小学,辐射周边15个村,40多平方公里,有效解决了山区孩子“上学远”的问题。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攻坚,我市由XX年的534所学校调整为现在的348所,撤并“麻雀校”186所,建成16所标准化学校和3个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十五年教育园区。形成了农村寄宿制小学、标准化初中、十五年教育园区“三种办学模式”。到2011年,全市将形成121所小学、30所初中、5所高中的办学格局,全面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办学,构建起完善的从学前到高中,职普并重、协调发展的县域教育体系。

三、坚持以学区统筹为依托,促进资源共享和教师专业发展

着眼区域各校均衡发展,我们以整合师资为核心,创新管理机制体制,统筹配置区域教育资源,变“单位独有”为“系统共享”,实现了城乡、校际间的师资均衡和学科岗位均衡。

一是积极推行学区一体化管理。学区中心校统一规划安排各校课程设置,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在实现规模办学的基础上,实行小学分班制和分学科教学,推行紧缺学科教师“走教”制度,紧邻学校的学生“同上一堂课”、共用一个操场、共做一个实验,实现了资源效益最大化和教师任课专业化,确保了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促进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二是深入开展创建盟校活动。为最大限度发挥优质资源带动作用,我们打破学校区域界限,开展了强强联合、对口帮扶、强弱联盟“三项活动”,扩优扶弱,协调发展。强强联手,即强校与强校组合,组建起初中、小学强校联盟体。对口帮扶,即一所城区优质学校对口联系帮扶一所农村学校,捆绑考核,坚持教学计划、教研活动、管理制度、质量考核“四统一”,帮扶校选派一名业务精湛的校领导和一定数量的教师驻到对口学校帮扶,直至转化提高。强弱联盟,即每所薄弱校主动与一所优质校结为盟校,在名校引领中改进提高。三是持续推进城乡教师、校长“双向”交流。从1997年开始,我市实施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定期轮岗、薄弱校校长到优质校挂职锻炼、骨干教师巡回授课、优秀教师送课下乡等制度。每年选排200名教师下乡支教,实行“人走关系动、支教校考核”,并加大督查力度,跟踪问效问责,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解决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使各校之间由教学质量竞争变成办学水平竞争,有效遏制了“进城热”、“择校热”和农村初中辍学率,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

四、坚持以学区研训为平台,促进全市研修一体化和优质化

[1][2]

坚持把校本研修作为改造薄弱学校、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抓住学区学科中心组这个平台,推进全市校本研修一体化,提升教研的第一生产力作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一是“对下”发挥好引领作用,指导好各校教研活动。每个学区教科研中心,配备了4-5名专职教研员,指导区内各校开展教研。实行教研员兼职制,组建起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三结合”的专业教研队伍。依托中心校,定期分学科、分年级开展教研活动,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市、区、校三级教研网,提高了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横向”发挥好纽带作用,对接好各学区和先进地区。各学区和较大规模学校均建立了“校园网”,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对接全国先进地区学校,共享优质资源。借助视频直播公开课系统,积极组织各学校联合开展教研,全市任意两所学校的师生“足不出校”就可以面对面地互动交流,专家可以无障碍地参与学校听、说、评课,促进了理论、研究、实践“三结合”,实现了全市教研一体化。三是“对上”发挥好平台作用,对接好市教研网。依托教育网,我们创造性地实施了“双领”教学改革,即“通案引领、优课领先”。市、区、校层层成立学科中心备课组,组织各级骨干教师借助现代网络整合相关资源进行备课,层层筛选,形成“通案”上挂教育网。同时,组织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形成优课,提前两周将“优课”上传教育网。学区学科中心组对市级“通案”进行优化,并在每学期开学初下发至教师。教师结合实际“二次备课”,形成“个案”。使一节优质教案、优质课变成多节优质教案、优质课,有效解决了个别教师不会教、教不好的问题,使山区的孩子不出大山就能“享受名师教、上名校”。四是“高挂”发挥好引领作用,提升教师队伍的研修力。我们大力实施开放办学战略,坚持高校联姻,先后与东北师大、河北师大、北师大合作,实施了“教师素质提高系统培训工程”,每年选派100名教师校长到名校实习。每年举办寒暑假教师全员集中培训,十多年从未间断,先后邀请魏书生等80余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到我市讲学,组织XX多名教师外出培训,有120余名教师在全国教学比武、优质课大赛中获奖。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在“走出去、请进来”中得到显著提高。

五、坚持以集中管理为保障,推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为确保入学机会均衡,我们本着“相对一体、统中有分”的原则,实施了“松散式十五年教育一体化管理”,高度关注弱势群体,以均衡“高端”促进“低端”均衡。

一是“幼小一体化”管理,即小学一、二年级和学前教育集中办学,按照整合初中发展小学、整合小学发展学前的工作思路,利用小学布局调整后富裕校舍和师资,举办规范化幼儿园。学前三年普及率达92.05%。二是“小初一体化”管理。在不改变原有小学、初中建制的情况下,把学区内每所初中服务区视为一个整体,小学与初中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评估,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促进了小学、初中教育有效衔接。三是着力加强优质高中学校建设。几年来,我市建成4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和1所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能力达1.2万人,能满足当年所有初中毕业生就读优质高中的需求,率先在全省优质普及高中教育,高中入学率达86.2%。四是实施扶贫救助。坚持财政为主、社会参与,不断完善贫困生救助机制,扩大覆盖面,构建起从小学到大学完善的贫困生救助体系,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四年来,我们累计拔款XX多万元,使1200余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三类残障儿童入学率达93.82%。坚持同城同待遇,保障进城务工子女和外来务工子女平等就学。我市形成了以学区建设为总抓手,标准化建设、布局调整、教师支教、教育信息化、扶贫帮困“五措并举”的均衡发展新机制,最大限度缩小了城乡、校际间的办学差距。

同时,我们坚持“三教统筹”,大力发展职成教育,依托市职教中心,积极开展新农民培训。XX年年,我市职教招生首次超过普通高中招生,职教在校生规模达1.2万人,率先实现职普并重、协调发展。

几年来,我们在学区建设上,坚持边建设、边探索、边研究,促进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研修一体,推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出和谐发展的好局面。但与领导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相比,与先进兄弟省市相比,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向兄弟省市学习,继续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不断提升学区建设水平,推进我市教育均衡优质、持续快速发展。

【1】【2】

教育局关于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总结

按照州教师通[2011]44号《关于转发 < 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1年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 >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我们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了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现就本次认定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我县教师资格认定申请报名共82人,经过各项考试和资格审查,12人具备小学教师资格,22人具备初级中学教师资格,3人具备高级中学教师资格,5人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共42人取得了不同层次的教师资格。其中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由州教育局认定,我县教育局负责申报材料的初审工作。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

教师资格认定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关键,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是确保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县教育局成立了由教育局局长亲自担任组长的教师资格认定领导小组,各股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县教研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处理,使我县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有了组织保证。2011年5月,县教育局下发了《关于2011年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安排的通知》,对申请认定的对象和范围、申请时间、提供材料作了详细说明,并成立了教师资格认定专家审查委员会。专家审查委员会成员由具有中、高级职称,在县内同行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的教师组成。经过统筹安排,精心组织,2011年我县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2、做好宣传工作

广泛利用各种媒介宣传有关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政策,对各直属学校、乡镇中心校下发了文件,提出了宣传工作属地负责制,要求各学校把教师资格认定的各种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位教师,并在县城各主要街道张贴了公告和发放宣传资料,确保了教师资格政策宣传到位。

3、狠抓认定前期工作

自2011年8月起,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普通话》测试培训和《教育学》、《心理学》测试培训相关规定,对有培训需求的社会人员认真做好登记,并及时通知他们参加凯里学院的培训。因我县教师变动大,由小学转入中学任教的教师每年都有变化,为此我们对岗位变动的教师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学历、普通话及两学合格情况,对条件具备的教师,及时通知他们办理相关的教师资格证,对条件不具备的教师,要求他们限时达标。

4、强化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工作

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因此我们从日常工作入手,强化管理,保证工作有序进行。在认定过程中严格坚持标准,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认定条件进行认真审核,该认定的不漏过,不该认定的坚决不通过,将资格认定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起来。我们先后组织进行了宣传报名、身体检查、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资格审查、认定结果公示、信息录入及上传、制证颁证等阶段性工作,并对有关的材料、档案定期整理存档。

5、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透明度

在认定过程中,我们及时公示测试结果,耐心解答政策疑问,还设立了举报电话,工作认真负责。实行责任追究制,保证了整个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

三、存在的问题

2011年我县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共有82人,申报合格的只有42人,主要原因是普通话及两学不合格。申报人员对黔教语发[XX年]243号《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语言文字委员会关于对全省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要求的通知》相关精神吃不透,对两学要求了解不多。教师资格证档案袋统计数字与实际申报办证人数有较大的出入,档案袋申报人数少,而实际申报人数远远大于档案袋申报人数。究其原因是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宣传不够深入,教师对认定工作认识不够所产生。

四、经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教师的基本情况,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及程序的宣传。

2、加大对普通话未达标的教师的培训测试工作。

3、对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人员,做好两学的培训宣传。

4、提早布置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From:https://www.zongjiefanwen.com/Article/gzzj/danwei/201205/17407.html
    Copyright © 2012 总结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